中国营养学会首次发布《婴儿喂养指南》(0-6个月)

  母乳喂养,爱是唯一;母乳喂养,用爱坚持!8月2日,中国营养学会首次发布《婴儿喂养指南》(0-6个月)。 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2014年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母乳喂养率在16年间下降了近40%。我国0~6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为27.8%,其中农村为30.3%...
继续阅读 »
 
母乳喂养,爱是唯一;母乳喂养,用爱坚持!8月2日,中国营养学会首次发布《婴儿喂养指南》(0-6个月)。 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2014年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母乳喂养率在16年间下降了近40%。我国0~6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为27.8%,其中农村为30.3%,城市仅为15.8%,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为提高大众对母乳喂养的认识,全面提倡母乳喂养,今日中国营养学会首次正式发布《婴儿喂养指南》(0-6月)。

本次正式发布的《婴儿喂养指南》(0-6个月)主要有以下6个条目:
1.产后尽早开奶,坚持新生儿第一口食物是母乳
2.坚持6月龄内纯母乳喂养
3.顺应喂养,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4.生后数日开始补充维生素D,不需补钙
5.婴儿配方奶是不能纯母乳喂养时的无奈选择
6.监测体格指标,保持健康生长
   
0-6月龄婴儿处于1000日机遇窗口期的第二个阶段,营养将作为最主要的环境因素对其生长发育和后续健康持续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新版指南的发布将为妇幼保健机构、儿科医生和0-6月龄婴儿的父母及看护人提供这一关键时期的科学养护指导和知识。做好0-6月龄婴儿的喂养,将使婴儿获得最佳的、健康的生长速率,为一生的健康奠定基础。为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减轻慢性病防治的负担而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可估量。

中国营养学会本次建立母乳喂养指南的意义主要有以下4个要点:
1.首次在建立母乳喂养指南,强调新生儿的第一口食物是母乳。
2.首次提出坚持6月龄内纯母乳喂养,以及相关各种保障措施。
3.首次提出顺应喂养和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理念。
4.科学诠释社会对0-6月龄婴儿喂养广泛存在的误区。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于1989年首次发布之后,历经四版修订,已成为中国营养科技工作发展进程的重要标志,也是百姓知晓率最高、指导性最强的健康红宝书。2014年,中国营养学会再次启动了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论证和修订工作。据悉,中国营养学会有望将于今年年底发布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之后还将陆续发布儿童、老年、素食、零食等一系列针对特殊人群的膳食指南。中国营养学会将不懈努力,为引导消费、指导食品工业生产、改善居民膳食结构和健康状况、改善青少年儿童营养状况、促进营养标准和营养政策的发展等方面做出贡献。
                           


                                                                                     中国营养学会
                                                                                     2015年8月2日


本文地址:http://www.wjbb.com/know/1149
原文出处:http://www.cnsoc.org/content/details_60_3980.html 收起阅读 »

《婴儿喂养指南》(0-6个月)新鲜出炉!

0~6月龄婴儿期是一生中生长发育的第一个高峰期,对能量和营养素的需要高于其他任何时期。但婴儿消化器官和排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功能不健全,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及代谢废物的排泄能力仍较低。母乳既可提供优质、全面、充足和结构适宜的营养素, 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又能...
继续阅读 »

0~6月龄婴儿期是一生中生长发育的第一个高峰期,对能量和营养素的需要高于其他任何时期。但婴儿消化器官和排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功能不健全,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及代谢废物的排泄能力仍较低。母乳既可提供优质、全面、充足和结构适宜的营养素, 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又能完美地适应婴儿尚未成熟的消化能力,并促进其器官发育和功能成熟。此外,0~6月龄婴儿需要完成从宫内依赖母体营养到宫外依赖食物营养的过渡,来自母体的乳汁是完成这一过渡最好的食物,基于任何其他食物的喂养方式都不能与母乳喂养相媲美。纯母乳喂养能满足6月龄内婴儿全部液体、能量和营养素的需要,母乳中的营养素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构成一个特殊的生物系统,为婴儿提供全方位呵护,助其在离开母体子宫的保护后,仍能顺利地适应大自然的生态环境,健康成长。

0~6月龄婴儿处于1000日机遇窗口期的第二个阶段,营养作为最主要的环境因素对其生长发育和后续健康持续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母乳中适宜数量的营养既能提供婴儿充足而适量的能量,又能避免过度喂养,使婴儿获得最佳的、健康的生长速率,为一生的健康奠定基础。因此,对0~6月龄的婴儿应给予纯母乳喂养。

针对我国0~6月龄婴儿的喂养需求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基于目前已有的充分证据,同时参考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和其他国际组织的相关建议,提出0-6月龄婴儿喂养指南。

1. 产后尽早开奶,坚持新生儿第一口食物是母乳
【提要】初乳富含营养和免疫活性物质,有助于肠道功能发展,并提供免疫保护。母亲分娩后,应尽早开奶,让婴儿开始吸吮乳头,获得初乳并进一步刺激泌乳、增加乳汁分泌。婴儿出生后第一口食物应是母乳,有利于预防婴儿过敏,并减轻新生儿黄疸、体重下降和低血糖的发生。此外,让婴儿尽早反复吸吮乳头,是确保成功纯母乳喂养的关键。婴儿出生时,体内具有一定的能量储备,可满足至少三天的代谢需求,开奶过程中不用担心新生儿饥饿,可密切关注婴儿体重,生后体重下降只要不超过出生体重的7%就应坚持纯母乳喂养。温馨环境、愉悦心情、精神鼓励、乳腺按摩等辅助因素,有助于顺利成功开奶。准备母乳喂养应从孕期开始。

【关键推荐】
  • 分娩后尽早开始让婴儿反复吸吮乳头。
  • 婴儿出生后的第一口食物应该是母乳。
  • 生后体重下降只要不超过出生体重的7%就应坚持纯母乳喂养。
  • 婴儿吸吮前不需过分擦拭或消毒乳头。
  • 温馨环境、愉悦心情、精神鼓励、乳腺按摩等辅助因素,有助于顺利成功开奶。
2. 坚持6月龄内纯母乳喂养【提要】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物,纯母乳喂养能满足婴儿6月龄内所需要的全部液体、能量和营养素。此外,母乳有利于肠道健康微生态环境建立和肠道功能成熟,降低感染性疾病和过敏发生的风险。母乳喂养营造母子情感交流的环境,给婴儿最大的安全感,有利于婴儿心理行为和情感发展,母乳喂养的婴儿最聪明。母乳喂养经济、安全又方便,同时有利于避免母体产后体重滞留,并降低母体乳腺癌、卵巢癌和2型糖尿病的风险。应坚持纯母乳喂养6个月。母乳喂养需要全社会的努力,专业人员的技术指导,家庭、社区和工作单位的积极支持。充分利用政策和法律保护母乳喂养。【关键推荐】
  • 纯母乳喂养能满足婴儿6月龄以内所需要的全部液体、能量和营养素,应坚持纯母乳喂养6个月。
  • 按需喂奶,两侧乳房交替喂养;每天喂奶6~8次或更多。
  • 坚持让婴儿直接吸吮母乳,尽可能不使用奶瓶间接喂哺人工挤出的母乳。
  • 特殊情况需要在满6月龄前添加辅食的,应咨询医生或其他专业人员后谨慎做出决定。
3. 顺应喂养,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提要】母乳喂养应顺应婴儿胃肠道成熟和生长发育过程,从按需喂养模式到规律喂养模式递进。婴儿饥饿是按需喂养的基础,饥饿引起哭闹时应及时喂哺,一般每天可喂奶6~8次或更多,不要强求喂奶次数和时间,特别是3月龄以前的婴儿。婴儿生后2-4周就基本建立了自己的进食规律,家长应明确感知其进食规律的时间信息。随着月龄增加,婴儿胃容量逐渐增加,单次摄乳量也随之增加,哺喂间隔则会相应延长,喂奶次数减少,逐渐形成规律哺喂的良好饮食习惯。如果婴儿哭闹明显不符平日进食规律,应该首先排除非饥饿原因,如胃肠不适等。非饥饿原因哭闹时,增加哺喂次数只能缓解婴儿的焦躁心理,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应及时就医。【关键推荐】
  • 母乳喂养应从按需喂养模式到规律喂养模式递进。
  • 饥饿引起哭闹时应及时喂哺,一般每天可喂奶6~8次或更多,不要强求喂奶次数和时间,特别是3月龄以前的婴儿。
  • 随着婴儿月龄增加,逐渐减少喂奶次数,形成规律哺喂的良好饮食习惯。
  • 婴儿异常哭闹时,应考虑非饥饿原因,应积极就医。
4. 生后数日开始补充维生素D,不需补钙。【提要】人乳中维生素D含量低,母乳喂养儿不能通过母乳获得足量的维生素D。适宜的阳光照射会促进皮肤中维生素D的合成,但鉴于养育方式的限制,阳光照射可能不是6月龄内婴儿获得维生素D的最方便途径。婴儿出生后数日就应开始每日补充维生素D 10μg (400 IU)。纯母乳喂养能满足婴儿骨骼生长对钙的需求,不需额外补钙。推荐新生儿出生后补充维生素K,特别是剖宫产的新生儿。【关键推荐】
  • 婴儿生后数日开始每日补充维生素D3 10μg (400 IU)。
  • 纯母乳喂养的婴儿不需要补钙。
  • 新生儿出生后应肌肉注射维生素K1 1mg。
5. 婴儿配方奶是不能纯母乳喂养时的无奈选择【提要】 由于婴儿患有某些代谢性疾病、乳母患有某些传染性或精神性疾病,乳汁分泌不足或无乳汁分泌等原因,不能用纯母乳喂养婴儿时,建议首选适合于0∼6月龄婴儿的配方奶喂养,不宜直接用普通液态奶、成人奶粉、蛋白粉、豆奶粉等喂养婴儿。任何婴儿配方奶都不能与母乳相媲美,只能作为纯母乳喂养失败后无奈的选择,或者6月龄后对母乳的补充。6月龄前放弃母乳喂养而选择婴儿配方奶,对婴儿的健康是不利的。【关键推荐】任何婴儿配方奶都不能与母乳相媲美,只能作为母乳喂养失败后的无奈选择,或母乳不足时对母乳的补充。以下情况,建议选用适合于0∼6月龄婴儿的配方奶喂养:
  • 婴儿患有半乳糖血症、苯丙酮尿症、严重母乳性高胆红素血症。
  • 母亲患有HIV和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感染、结核病、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期间,以及滥用药物、大量饮用酒精饮料和吸烟、使用某些药物、癌症治疗和密切接触放射性物质。
  • 经过专业人员指导和各种努力后,乳汁分泌仍不足。
  • 不宜直接用普通液态奶、成人奶粉、蛋白粉、豆奶粉等喂养0∼6月龄婴儿。
6. 监测体格指标,保持健康生长【提要】身长和体重是反映婴儿喂养和营养状况的直观指标。疾病或喂养不当、营养不足会使婴儿生长缓慢或停滞。6月龄前婴儿应每半月测一次身长和体重,病后恢复期可增加测量次数,并选用世界卫生组织的《儿童生长曲线》判断婴儿是否得到正确、合理喂养。婴儿生长有自身规律,过快、过慢生长都不利于儿童远期健康。婴儿生长存在个体差异,也有阶段性波动,不必相互攀比生长指标。母乳喂养儿体重增长可能低于配方奶喂养儿,只要处于正常的生长曲线轨迹,既是健康的生长状态。【关键推荐】
  • 身长和体重是反映婴儿喂养和营养状况的直观指标。
  • 6个月龄前婴儿每半月测量一次身长和体重,病后恢复期可增加测量次数。
  • 选用世界卫生组织的《儿童生长曲线》判断生长状况。
  • 出生体重正常婴儿的最佳生长模式是基本维持其出生时在群体中的分布水平。
  • 婴儿生长有自身规律,不宜追求参考值上限。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修订专家委员会(妇幼人群指南修订专家工作组)
注: 相关实践应用和制定依据请参见专业版
联系信箱: [email protected] ;  
电    话: 010-83554781
官    网: www.cnsoc.org
 
本文地址:http://www.wjbb.com/know/1148
原文出处:http://www.cnsoc.org/content/details_60_3981.html 收起阅读 »

孩子发烧十大误区,你犯过几个?

发烧是孩子最常见的症状,是父母们最关注的问题之一,也是流言和传说的集中地,关于发烧我写过很多篇文章,但肯定消除不了所有误区,所以集中总结一下最常见十大误区进行解读,看看你犯过几个。 一.发烧是一种病 发烧本身不是疾病,而是疾病的一个症状。有发烧这个症状的疾...
继续阅读 »

发烧是孩子最常见的症状,是父母们最关注的问题之一,也是流言和传说的集中地,关于发烧我写过很多篇文章,但肯定消除不了所有误区,所以集中总结一下最常见十大误区进行解读,看看你犯过几个。

一.发烧是一种病

发烧本身不是疾病,而是疾病的一个症状。有发烧这个症状的疾病很多,最常见的是感染性疾病,从普通感冒,到严重的脓毒血症,都可能有会发烧。吃退烧药把体温降下来了,并不意味着孩子病就好了。

二.可根据体温来判定病情

低烧可以是普通感冒,也可以是肺结核,高烧可以是幼儿急疹,也可以是脑膜炎。体温的变化规律对疾病的诊断有一定参考意义,但发烧时体温的高低和病情不是成正比的,相对于发烧的度数来说,孩子的精神反应对于病情的判断更有意义。

三.发烧要赶快退烧

发烧是人体对抗感染一个防御机制,对病情恢复有好处。对总体健康的孩子来说,在引起孩子明显不舒服之前(一般认为39°C)不需要给孩子降温。

四.发烧会烧坏脑子

人体的体温受下丘脑的体温中枢控制,发烧很少会超过41°C,所以发烧不会烧坏脑子,发烧然后脑子出了问题的有可能是脑膜炎引起的发烧,导致问题的是脑膜炎本身而不是发烧。体温超过41°C多半是因为中暑或者捂热导致孩子无法散热,前者比如把孩子忘在停在室外的车里。

五.发烧不用药不会退烧

儿童疾病以呼吸道、肠道病毒感染多见,大多会有发烧,大多也是自愈性疾病,病程过了体温也会正常。每个孩子都要经历发烧,在现代药物产生之前人们都是靠自愈繁衍下来的。但大部分能自愈不等于就不需要用药,在烧得很难受时,退烧药能改善孩子的舒适度,有严重细菌感染时,抗生素能提高孩子的存活率,抗生素的使用由医生根据病情决定。

六.吃了退烧药体温应该马上正常

退烧药起效一般需要半个到一个小时,起效后体温一般可以下降1-1.5°C,一般不是降到正常,退烧药持续的时间为4-8小时,药效过了体温还是可能再度上升。吃退烧药的目的不是让体温正常,而是减轻发烧带来的不适。

七.退烧药可以预防热性惊厥

孩子发烧是否惊厥和用不用退烧药没有关系,而和孩子本身的体质有关系,热性惊厥主要发生在体温的变化阶段,目前的研究都证实退烧药不能预防抽筋。

八.孩子发烧了睡着了也要把他弄醒喂退烧药

退烧药的目的是让孩子更舒服,但既然孩子睡着了,他就基本感受不到不适,所以就不需要弄醒了喂退烧药,睡着了总比醒着舒服。

九.发烧了打吊瓶退烧快

吊瓶输液主要用于严重细菌感染、不能进食、中重度脱水等情况,不是针对退烧,儿科门诊需要输液的情况很少,点滴抗生素或者补液也不会比吃退烧药退烧更快。常用的“退烧针”赖氨比林,打进肌肉或血管退烧是比口服药快,但没有口服退烧药安全,12岁以下儿童还有发生瑞氏综合征的风险。需要退烧时首选口服退烧药。

十.清热解毒的中药可以退烧

目前没有那种中药被证实能够退烧,包括藿香正气水覆肚脐,因为发烧本来就是很多自愈性疾病的症状,不能因为孩子退烧了就认为是这些药物起了作用。


其实只要看过下面那些我以前写过的关于发烧的文章,记住“发烧对孩子病情有利但会引起不适,关注孩子精神反应,警惕一些严重疾病,孩子怎么舒服怎么来”这些原则,就很容易避开这些误区。
 
本文作者: 小儿外科裴医生
本文地址:http://www.wjbb.com/know/1147
原文出处:http://weibo.com/p/1001603871126903455822 收起阅读 »

隔代带孩子的弊端:(外)祖父母带大的孩子更容易肥胖

新研究显示中国的孩子如果是祖父母带大的,比起父母养育的孩子,肥胖几率增至两倍。2014年中国成为世界肥胖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第二的国家,仅次于美国,超1/4成人超重。儿童肥胖的比例为男孩23%,女孩14%。   Chinese children raised by...
继续阅读 »

新研究显示中国的孩子如果是祖父母带大的,比起父母养育的孩子,肥胖几率增至两倍。2014年中国成为世界肥胖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第二的国家,仅次于美国,超1/4成人超重。儿童肥胖的比例为男孩23%,女孩14%。
 
Chinese children raised by their grandparents are twice as likely to be overweight or obese, according to a study published this month in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Nutrition and Physical Activity.

China is already the second fattest country in the world, with more than a quarter of its adults overweight, or obese, in 2014.

The new study’s researchers set out to determine the factors leading to China’s high obesity rate, and they discovered that grandparents often work at cross-purposes with parents and schoolteachers when it comes to child nutrition.

Chinese grandparents, the study found, tend to overfeed the kids under their care: “Fat means wealthy,” some grandparents in the study told the researchers, believing that obesity indicates that children are well cared for. For many grandparents in China, who came of age during a famine that killed as many as 45 million people, high-calorie foods are viewed as healthier.

According to the study, children who live with their grandparents eat two more servings of junk food each week.

The widespread obesity among Chinese youth — with 23% of boys and 14% of girls considered overweight or obese, according to NPR — is creating problems for the rising country. Those figures have already surpassed other wealthy countries like Japan and South Korea. It’s posing problems for the Chinese military, since some soldiers are too fat to fit into their tanks. Last year,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relaxed its weight standards slightly to allow “more portly young men” to join the ranks. Meanwhile, the prevalence of diabetes across China increased by 56%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

So don’t blame McDonald’s for China’s rapidly growing waistlines. Blame the grandparents.
 
中文翻译:
本文地址:http://www.wjbb.com/know/1146
原文出处:http://time.com/3979070/study-chinese-obese-youth/ 收起阅读 »

马博士谈营养之二七五:马博士谈吃油重要性,教你选好食用油

吃油到底是吃啥? 食用油不只是为菜肴增色增香,更重要的是它还是能量和必需脂肪酸的重要来源。必需脂肪酸是人体维持机体正常代谢不可缺少而自身又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慢无法满足机体需要,必须通过食物供给的脂肪酸。 食用油提供了人体所需约50%的脂肪酸。油中含有饱和...
继续阅读 »

吃油到底是吃啥?

食用油不只是为菜肴增色增香,更重要的是它还是能量和必需脂肪酸的重要来源。必需脂肪酸是人体维持机体正常代谢不可缺少而自身又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慢无法满足机体需要,必须通过食物供给的脂肪酸。

食用油提供了人体所需约50%的脂肪酸。油中含有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即必需脂肪酸。这三种脂肪酸对人体各有益处,缺一不可。其中,饱和脂肪酸为人体提供能量,单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血胆固醇的作用,多不饱和脂肪酸可以增强记忆力和思维能力。一旦脂肪酸摄取失衡,就会导致营养失衡,进而导致糖尿病、肥胖等慢性病的发生。因此脂肪酸需要每天均衡地摄入。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明确提出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要均衡。

日常生活中,大家都注意食物多样化,可是无论吃什么菜,食用油都是不可或缺的。不过因为日日都见餐餐都有,人们只是重视其带给菜的味道,反而忽略了食用油在健康方面的重要性。

单一用油不健康 吃油也要多样化

脂肪酸的合理搭配与食用油的选用有很大关联。受饮食习惯及地域影响,很多家庭长期食用同一种类的植物油。但是单一油种的脂肪酸构成不同,营养特点也不同,长期食用单一油种很难做到脂肪酸的合理搭配摄入。

正如食物要搭配吃才合理健康,食用油同样也应多样化并合理搭配。如果只是简单地把花生油、菜籽油、橄榄油等随机混合在一起,或是这周吃花生油,下周吃菜籽油,这些做法其实都是不够科学的。提倡吃油多样化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脂肪酸合理搭配,这样做也只是单一油的混合和轮换,根本无法真正做到食用油脂肪酸合理搭配。

选油,脂肪酸合理搭配是关键

其实,要科学健康地吃油,合理搭配很重要,调和油就是一个很好的实现合理搭配的方法。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指出,调和油是用多种经精炼的油脂调和而成。因为精选多种植物油调和而成,所以营养更丰富。同时,每种油又各有其营养特点,能分别满足不同人群的营养需求,更适合全家人食用。

调和的关键在于“和”,如何挑选调和油也有诀窍。如今市面上的调和油品类很多,但并不是都可以真正地达到脂肪酸搭配合理的标准,因此在购买调和油的时候,一定要挑选有助于脂肪酸合理搭配的调和油。如果能在购买的时候,多关注一下品牌的资质以及有无专利认证这些硬性标准,将能更好地帮助大家挑选到适合全家健康需求的调和油。
 
本文地址:http://www.wjbb.com/know/1145
原文出处:http://weibo.com/p/2304185d5947690102wpme 收起阅读 »

马博士谈营养之二七四:夏季茄子不能少

在夏季,茄子是我们饭桌上常见的蔬菜。它属于茄果类,颜色多为紫红色或紫黑色,也有青色或白色;从种类上分有圆茄、长茄、矮茄和灯笼红茄;形状上有圆球、扁球或椭圆球,梨形等各种。在南方茄子的形状以长形为主,在北方多为圆形。以前,在北方很少见到南方的长茄。 到现在还是...
继续阅读 »

在夏季,茄子是我们饭桌上常见的蔬菜。它属于茄果类,颜色多为紫红色或紫黑色,也有青色或白色;从种类上分有圆茄、长茄、矮茄和灯笼红茄;形状上有圆球、扁球或椭圆球,梨形等各种。在南方茄子的形状以长形为主,在北方多为圆形。以前,在北方很少见到南方的长茄。

到现在还是喜欢吃北方的圆茄子,觉得有肉、好吃。小时候在夏天,最爱吃的是烧茄子。一家人,准备上两个大茄子。给我分配的任务往往是打茄子皮,就是用刀把茄子皮去掉,这样烧茄子时,汤就不会出现黑颜色。去好皮后,切成小块,然后再每个小块上切上花刀,就是横竖个切上两三刀,但不切断。烧茄子时,先用油炸一下,茄子吸油,油多了吃起来香。但生吃茄子吸身体内的脂肪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如果茄子能吸体内的脂肪的话,那白菜等多种蔬菜都可以啦。然后铁锅里再放一点油,用甜面酱、糖、大料炝锅,香味一下就出来了,恨不得马上吃一口。再把过好油的茄子放到锅里,加上水,小火慢慢炖,快好时,再加一个西红柿、青椒。有点微酸的味道,就着刚出锅的大馒头,吃的那叫一个香。汤炖的浓浓的,茄子咬上去香香的,质感像肉一样。


茄子属于蔬菜类,因此茄子的营养成分也就和其他的蔬菜大同小异,特别突出的特点还真说不上来。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茄子的营养成分也差不多。

1、含的能量较低,不同种类的茄子含的能量在20千卡左右(每100克),和卷心菜、菠菜相近。

2、含有多种矿物质,包括钙、镁、铁、锌、硒、铜等,但含的量比较少,钾的含量相对较多(每100克中含110-160毫克)。钾可改善体内电解质代谢。菠菜、油菜、韭菜等蔬菜中的钾含量高于茄子。

3、维生素C含量较低(每100克中含1-7毫克)不如其他蔬菜,此外,其中还有少量的胡萝卜素、维生素E、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尼克酸。

4、含有多酚和类黄酮等植物性化学物质,每100克茄子含多酚类物质约53毫克,但不敌油菜、大蒜、白萝卜、韭菜、西兰花、柿子椒等蔬菜;所含类黄酮是蔬菜中最高的,为67毫克。

大量研究显示,多酚和类黄酮等植物性化学物质,具有抗氧化作用、增强免疫能力、抑制肿瘤、抗感染、降低胆固醇、延缓衰老等作用。但是在蔬菜当中,有这样好处的品种绝不仅仅是茄子一种,实在是太多了。

食物没有好坏之分,茄子作为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蔬菜,虽有平庸之处,但也有可赞优点。和其他蔬菜一起,丰富了我们的餐桌,营养了我们的身体。但万事皆有度,茄子也不能天天吃,顿顿吃,吃多了也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不良的影响。应该树立正确的健康意识,让茄子和其他食物一起发挥它在均衡营养、促进健康中的作用。
 
本文地址:http://www.wjbb.com/know/1144
原文出处:http://weibo.com/p/2304185d5947690102wpgn 收起阅读 »

马博士谈营养之二七三:大暑多吃蔬果豆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在公历每年的7月22日至24日之间。俗话说:“热在三伏”,大暑是一年里最热的节气,一般在三伏天的中伏阶段。 在大暑期间,气候的特点一是,气温高,白天的最高温度一般在30°以上,有的地区甚至达到40°或更高。第二是,雷雨多,湿度大。这...
继续阅读 »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在公历每年的7月22日至24日之间。俗话说:“热在三伏”,大暑是一年里最热的节气,一般在三伏天的中伏阶段。

在大暑期间,气候的特点一是,气温高,白天的最高温度一般在30°以上,有的地区甚至达到40°或更高。第二是,雷雨多,湿度大。这样的天气会对人们的生理和心理会带来不利影响,高温、高湿,容易使人急躁、没耐心;为了降温,有些人过多食用生冷的食物,引起消化系统的问题;如果不注意防暑,及时补充水分和营养,还会引发中暑等疾病。

因此,在大暑期间,首先要保持乐观的心境。第二,要注意防暑降温。避免在中午高温的情况下外出,尽量避免长时间在外工作。第三,不过度贪凉。不要长时间待在温度过低的环境中,不坐卧在阴寒潮湿的地方,睡眠时不对着风扇吹,不要吃太多生冷的食物,如冰棍、冷饮等。尤其是老人、儿童、孕产妇应加强防护,不可过于避热贪凉。

大暑期间的饮食,仍然要遵循食物多样的原则,同时要清淡,多吃蔬菜水果和豆类。

1、多喝汤水,补充水分。家里可以自己制备绿豆汤、酸梅汤等,也可以做海米冬瓜汤、莲藕排骨汤等。

2、每天吃深色蔬菜。蔬菜的颜色有深有浅,深色蔬菜的营养价值一般优于浅色蔬菜。深色蔬菜含的胡萝卜素丰富,还含有叶绿素、叶黄素、番茄红素、花青素等有益健康的物质。菠菜、芹菜叶、空心菜、西兰花、西洋菜、茼蒿、西红柿、胡萝卜、南瓜、红苋菜、紫甘蓝等。

充分利用蔬菜本身的味道、颜色进行搭配,可以用西红柿、甘蓝、胡萝卜做成蔬菜沙拉,色彩丰富、口味独特、促进食欲,同时补充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植物化学物质。

3、天天水果。水果是维生素C、胡萝卜素以及B族维生素、钾、镁和膳食纤维的重要来源。不同的水果营养含量不同,补充胡萝卜素,选择芒果、柑橘、木瓜、山楂等红黄颜色的水果,枣、橙、柚子、猕猴桃等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较高;香蕉、枣、红果、龙眼等的钾含量较高。

另外,水果中含有果酸、柠檬酸、苹果酸等有机酸,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增进食欲,有助于消化。

4、常吃鲜豆。暑季的鲜豆品种丰富,包括豇豆、毛豆、四季豆、蚕豆、扁豆、荷兰豆。鲜豆类的营养全面,吃法多样。毛豆、蚕豆可以直接煮着吃,豇豆焯后可以用芝麻酱等凉拌。
 
本文地址:http://www.wjbb.com/know/1143
原文出处:http://weibo.com/p/2304185d5947690102worw 收起阅读 »

马博士谈营养之二七二:含糖饮料能量多,为了健康要少喝

天儿越来越热,很多人都喜欢喝点冰镇饮料来解渴。并且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喝饮料已经逐渐成了现在饮食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喝饮料本身无可非议,但无论干什么都有个度的问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过量消费饮料,特别是含糖饮料会对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最近,世界...
继续阅读 »

天儿越来越热,很多人都喜欢喝点冰镇饮料来解渴。并且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喝饮料已经逐渐成了现在饮食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喝饮料本身无可非议,但无论干什么都有个度的问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过量消费饮料,特别是含糖饮料会对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最近,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成人和儿童糖摄入量指南》,其中建议,在整个生命历程中要减少游离糖的摄入量。成人和儿童游离糖摄入量应减少到摄入总能量的10%以内。最好能降到低于摄入总能量的5%,这样做会对健康带来更多好处。

这里所说的“游离糖”主要是指在食品中添加的单糖和双糖以及天然存在于蜂蜜、糖浆、果汁和浓缩果汁中的糖分。我们喝的含糖饮料中添加的糖,制作糕点时加的糖,烹调时加的糖等等都属于游离糖。

很多人实际上没有意识到很多数饮料中都含有糖,而这些糖在体内会产生能量,多喝会影响口腔健康、增加体重。

一项调查,对8类116瓶饮料中能量进行了检测,从碳素饮料到果汁中都含有糖,所提供的能量在150-300千卡。这只是1瓶或1听中含的能量,对那些一天喝2听或以饮料为主的人来说,来自含糖饮料的能量远远超过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建议,每天足量饮水,首选白开水。如果想喝饮料,要尽量选择能量低的饮料。为避免含糖饮料腐蚀牙齿,饮用含糖饮料后应立即用清水漱口。饮料的选择可依个人具体情况而定:

1.     需要控制能量或控制糖分摄入者,宜选择能量低的饮料。

2.     需要补充维生素、矿物元素和膳食纤维,可适当饮用果蔬汁饮料。

3.     运动后大量出汗者,可选择含电解质的饮料。
 
本文地址:http://www.wjbb.com/know/1142
原文出处:http://weibo.com/p/2304185d5947690102woii 收起阅读 »

马博士谈营养之二七一:高温要吃好

这两天的天气已经进入“烧烤”模式,气温越来越高。天气越来越热,很容易引发中暑等情况,对健康带来不利的影响。为了应对高温,在做好防暑降温的同时,要合理安排好膳食营养,为健康提供物质保障。 高温情况下,胃肠道的蠕动减弱,唾液、胃液等消化液分泌减少,胃液酸度降低,...
继续阅读 »

这两天的天气已经进入“烧烤”模式,气温越来越高。天气越来越热,很容易引发中暑等情况,对健康带来不利的影响。为了应对高温,在做好防暑降温的同时,要合理安排好膳食营养,为健康提供物质保障。

高温情况下,胃肠道的蠕动减弱,唾液、胃液等消化液分泌减少,胃液酸度降低,消化功能减退,会出现厌食、食欲减退等。另外,机体代谢率增加,大量出汗,钠、钾、钙、镁等矿物质丢失较多,使机体对蛋白质、钠、钾、钙、镁、铁、维生素C、硫胺素、核黄素、维生素A和水等的需要量增加。
 
为保障高温环境下的营养需要,建议:

1、保证优质蛋白质的摄入。

膳食中蛋白质提供的能量应占总能量的12%左右,其中优质蛋白质应占一半以上。含优质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包括瘦肉、鱼、蛋、牛奶、黄豆及豆制品等。

2、食用含钠、钾、钙、镁、铁等丰富的食物。

钠普遍存在于各种食物中,钠的主要来源是食盐、酱油、味精、咸菜、豆腐乳等,不用刻意增加就足够啦,吃钠太多会增高血压。

缺钾是引起中暑的原因之一,含钾丰富的食物有蔬菜、水果和豆类等。

绿色蔬菜、坚果、粗粮含有丰富的镁。

奶及奶制品含有丰富的钙。

动物肝脏、瘦肉、动物血是铁的良好来源,并且吸收利用好。

动物性食物含锌丰富且吸收率高,如牡蛎、瘦肉、动物内脏等。
 
3、及时补充水分。

不等口渴才喝水,要定时喝水,少量多次。可选用白开水、茶水、柠檬水、绿豆汤等。如果出汗较多,可选择一些含矿物质和维生素的饮料,也可以每餐做点菜汤、鱼汤或鸡汤等。

4、及时补充维生素。

含维生素B1较多的食物有花生、瘦猪肉、豆类、小麦粉、小米等;含维生素B2和维生素A较多的食物有动物肝脏、蛋类以及奶类等;含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较多的食物为各种新鲜的水果和绿叶蔬菜。
 
5、精心烹调,促进食欲。

清淡为主,多用蒸煮炖,少用煎炸的方式进行烹调。使用葱、姜、蒜、食醋等调味品,既可促进食欲又可促进消化。多吃蔬菜水果,不同品种、不同颜色搭配。

6、注意饮食卫生。

在夏季高温、高湿环境中,各种致病微生物繁殖加速,食物易腐败变质,在食物的购买、加工和储存等各环节都要注意。不去卫生条件差的路边摊点、大排档等就餐。
 
本文地址:http://www.wjbb.com/know/1141
原文出处:http://weibo.com/p/2304185d5947690102wno9 收起阅读 »

手淫引起前列腺癌?任性的科学家吵得快要「动手」了

科学家们是非常任性的,常人吵架可能只是动动嘴皮子,但科学家们的争论,是要「动手」的。 多年来,关于手淫与前列腺癌的关系问题,纷争不断,科学界一次一次做出不同的研究,对这两者的关系进行探讨。因为射精这个概念比手淫要更清晰更好计算频次,因此大多数研究是通过射精频...
继续阅读 »

科学家们是非常任性的,常人吵架可能只是动动嘴皮子,但科学家们的争论,是要「动手」的。

多年来,关于手淫与前列腺癌的关系问题,纷争不断,科学界一次一次做出不同的研究,对这两者的关系进行探讨。因为射精这个概念比手淫要更清晰更好计算频次,因此大多数研究是通过射精频次推断手淫的次数。


壹 争论的开端

发表时间:2003 年 8 月

研究地点:澳大利亚

发表期刊:英国泌尿学杂志(BJU International)

研究:

以病例对照方式,研究了 2 338 名男性,发现每周射精 4.67 次以上,前列腺癌风险降低 36%。

结论:

射精具有「保护作用」,但是不知道这里面到底是什么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


贰 第一次纷争

发表时间:2004 年 1 月

研究地点:无

发表期刊:上一个研究同一个杂志

研究:

文章以回信形式被刊登,他们列出 1988 年一项综述,显示 50 岁以上老年人虽然撸得次数多,但阴茎 - 阴道性交次数却很少,最后前列腺癌发生率仍然较高。

同时批评澳大利亚研究的科学家 Giles 在学术界尚未确定的情况下,就允许媒体大肆宣传「手淫能预防前列腺癌」,实属误导公众。

结论:

批评第一篇文章的研究结论,指出第一篇文章的研究并不能导出撸得越频繁、前列腺癌患病率越低的结论,因为撸并不等于射精。

叁 形势又反转

发表时间:2004 年 4 月

研究地点:美国

发表杂志: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

研究:

美国的研究可谓流行病学中成本最高,证明能力最强的研究方式了,这是一个队列研究。

从 1992 到 2000 年,这个研究共花了 8 年时间,随访了近 29 342 名美国男性,听取他们自我报告射精的频率,并最终追踪他们前列腺肿瘤的发生情况。

如果不考虑性病的影响,前列腺癌发生率会随着射精频率的增高而降低,就是射得次数越多,前列腺癌发生越低!特别是在超高频率的射精组(每月射精 21 次以上),这个人群的前列腺癌发病风险,只有每月射 7~9 次的 0.67 。

可真是小撸不行,中撸不够,必须强撸才能强防癌。为了降低前列腺癌风险,每月最好撸 21 次以上,并且每次都要射精才行。但这个研究的结论,与澳大利亚研究的每周射精 4.67 次(换算每月射精 19 次左右)暗合上了。

结论:

虽然如此,但研究人员还是很谨慎地下了最后结论,他们认为:射精频率与前列腺癌风险无显著相关性。理由是大部分分组里面的射精频率与前列腺癌风险无关。


肆 吵个没完

发表时间:2009 年

研究地点:英国

发表杂志:英国泌尿学杂志

结果:

研究结果与澳大利亚、美国研究有所不同。他们发现 20~30 岁年轻人中手淫频繁会增加前列腺癌的风险,比如 20 多岁的人每周撸 2~7 次,前列腺癌风险比每月只撸 1 次的人增加 88%。而 50 岁的老男人则会降低风险。同时还发现性交频率与前列腺癌风险高低无关。

结论:
 
看来年轻人频繁射精反而会提高前列腺癌风险。

总而言之

手淫还是性交只是表象,能否真正预防前列腺癌,关键在于有无射精。

对于高频率射精到底会不会降低前列腺癌风险,目前尚未达成有统一意见。分为有益论、有害论和无关论三派。

有益论认为射精能冲刷管道,跟乳腺排乳汁防乳癌一样,或者射精排出累积在前列腺内的致癌物质。

但是有害论则认为射精频繁会导致雄激素水平异常变化,而激素水平异常变化是导致各种癌症的重要原因之一。

仅以英国泌尿学杂志这篇权威期刊来说,就先后发了两篇观点不大一致的文章,由 2003 年的「射精能防癌」到 2009 年的「年轻人手淫增加患癌风险」。

总之,现在主流科学界偏向于有益论或者无关论。至少目前来说,撸撸怡情,不必因为患癌还是防癌的问题而纠结,增加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对于 20~30 岁的年轻人,也没必要为了预防前列腺癌而特意去强撸。最后要记住,只有撸到射精才可能有效果哦。

考虑到你们读完文章后也会吵起来,将参考文献附在下面了,吵架时切记,要非常认真地吵,带着文献吵。

但是呢,在吵架之前,推荐大家阅读一篇文章吧,阴茎移植后患者会不会出现阴茎是别人的这种心理排异反应,家人是否会产生抵触心理,特别是妻子,接纳的心理程度有多大?

请返回丁香园微信界面,输入口令「关爱」,了解一下,阴茎移植,其实不仅仅是手术那些事。

好了,参考文献来了:

1. 前列腺癌与性因素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46/j.1464-410X.2003.04319.x/abstract

2. 批评「手淫能预防前列腺癌」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j.1464-410X.2004.04581.x/full

3. 射精与前列腺癌无关
http://jama.jamanetwork.com/article.aspx?volume=291&issue=13&page=1578

4. 在年轻人中前列腺癌与性活动的相关性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j.1464-410X.2008.08030.x/full
 
本文作者:希波克拉底门徒
本文地址:http://www.wjbb.com/know/1140
原文出处:http://mp.weixin.qq.com/s?__biz=MTg0MzMwODA0MQ==&mid=220691563&idx=1&sn=11e7b52f2e978651b065ccb648974b17&3rd=MzA3MDU4NTYzMw==&scene=6#rd 收起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