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生孩子那些事之备孕纠结(1)子宫内膜息肉

从前慢,从前简单,从前的幸福也很简单。现在科技发达了,生活富裕了,生活节奏快了,人们反而失去了从前的简单、从容,没那么幸福了。 从前怀孕生孩子也很简单,现在纠结的人越来越多,纠结的事情也越来越多,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就是备孕的众多纠结之一,子宫内膜息肉。 子宫...
继续阅读 »

从前慢,从前简单,从前的幸福也很简单。现在科技发达了,生活富裕了,生活节奏快了,人们反而失去了从前的简单、从容,没那么幸福了。

从前怀孕生孩子也很简单,现在纠结的人越来越多,纠结的事情也越来越多,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就是备孕的众多纠结之一,子宫内膜息肉。

子宫内膜息肉是什么?

子宫内膜息肉是指子宫内膜在雌激素的长期、持续作用下形成的局限性增生,由内膜腺体、厚壁血管及间质构成,形成带蒂肉质瘤体,突向宫腔。近些年来,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据报道,在原发不孕女性中子宫内膜息肉的检出率可以高达50%以上。有研究显示,35岁以下女性发生率约为3%,35岁后上升至23%。

在我做住院医生的年代,女孩子月经初潮的年龄为13-14岁,现在已经提前到了11岁左右,那时绝经年龄大约为45岁左右,现在为50岁以后。女性雌激素的暴露时间明显延长,再加上环境中化学污染物当中有很多的类雌激素物质,这就使得和雌激素相关疾病的发生率明显上升,例如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癌,子宫肌瘤,乳腺的良性和恶性肿瘤。

其实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种类似的备孕纠结,最好的办法是早生孩子,多生孩子(下次专门给各位写一篇文章谈“怀孕生孩子的好处”)。孩子生的早就不会有这么多的烦恼,因为年轻女性的子宫内膜息肉和子宫肌瘤的发生率很低。孩子生的多会有额外的孕激素的保护,怀孕一次十个月,长期的孕激素的影响会降低多数和雌激素相关的妇科疾病的发生率。

子宫内膜息肉恶变的概率

绝大多数的子宫内膜息肉是良性的,少数会恶病。有研究者通过十几年的跟踪研究发现,95%以上的子宫内膜息肉为良性病变,大约1.3%为癌前病变,3.5%会发生恶变。与发生恶变相关的因素包括年龄大、绝经晚、有临床症状。除了上述因素外,多发息肉、子宫内膜异位症、肥胖、糖尿病、高血压也会增加子宫内膜息肉恶变的概率。

子宫内膜息肉会影响怀孕吗?

子宫内膜息肉与生育之间的关系缺少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有随机对照研究发现,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可以明显提高宫腔内人工授精(IUI)的妊娠成功率。至于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是否能够提高体外受精(IVF)的妊娠成功率,由于研究的数量比较少,样本量比较小,目前仍无可靠的结论。

子宫内膜息肉会增加流产概率吗?

目前没有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提示子宫内膜息肉是否会增加流产的概率。

哪种情况下需要先手术切除子宫内膜息肉再怀孕?

体积较小且无症状的子宫内膜息,通常情况下采取期待治疗是可取的,小于10mm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中,25%可以发生自然消退。但是在不孕妇女中,特别是比较大的息肉和多发息肉,建议进行子宫内膜息肉切除,以增加自然受孕或者人工辅助受孕的概率,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仍然是手术治疗的金标准。

对于复发性自然流产无其他明显原因者,通常应考虑宫腔镜下息肉切除术。
 
本文作者:段涛医生
本文地址:http://www.wjbb.com/know/1259
原文出处: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MjUxNTkwNg==&mid=209587438&idx=1&sn=86a52c9f1284894bd6f555a1fafe31b4 收起阅读 »

女性手脚为何容易冰凉?【点评版】

本文改写自@蕨代霜蛟 的长微博(http://www.wjbb.com/know/1255),只有【】内文字是我添加的。为何要改写而不是转发?对比阅读原文你会知道答案。   皮肤微循环调节、雌激素、体脂、雷诺综合征、外周动脉疾病都与女性手脚容易冰凉有关,但与贫...
继续阅读 »

本文改写自@蕨代霜蛟 的长微博(http://www.wjbb.com/know/1255),只有【】内文字是我添加的。为何要改写而不是转发?对比阅读原文你会知道答案。
 
皮肤微循环调节、雌激素、体脂、雷诺综合征、外周动脉疾病都与女性手脚容易冰凉有关,但与贫血关系不大,与“体质寒凉”没有半毛钱关系。补血补铁或温热食物、增加运动都不如加厚衣物(包括手套)或抱暖水袋更简便有效。

虽然无论男女,只要所处环境的气温下降,体温经由皮肤散发出去之后,都会感到冷,而且先冷手和脚。但是,女人手脚冰凉现象总是比男人常见、频繁、厉害得多。

 皮肤温度与微循环散热有关

通常情况下,人的皮肤会尽量维持在一个舒适温度上,这要归功于皮肤里由无数毛细血管构成的“微循环”(Microcalculation),它们将来自身体深处的热血源源不断地“泵”过来,温暖皮肤。【实际上,皮肤微循环的更大作用是散发身体深处(核心)的热,避免内脏(好比是“反应炉”)因代谢产热而过热(内脏或肌肉温度过高将无法正常维持代谢)】。

不过,当外界气温下降,皮肤上的“温度感应器”察觉到寒冷时,为了避免内脏变凉(内脏温度过低也无法维持正常代谢),皮肤微循环(毛细血管)立即收缩限流,以减少散热,即流向浅表皮肤的血液减少,流向深部的血液增多。因此,皮肤微循环血流增多/减少决定了皮肤温度的高/低,进而调节了身体散热。这种调节能力是非常强的,因为皮肤微循环血流量的变化范围很大,从0.02升/分钟(极冷)到2~3升/分钟(极热),相差100倍之多。

 雌激素的作用            

女性手脚更容易冰凉的一个原因是,上述调节机制在女人身上表现得更加激烈。同样身处寒冷之中时,女性的血管收缩相比男性发生得更加迅速,更加强烈,也需要更多时间才能恢复。1998年发表于《柳叶刀》(The Lancet)的研究(对象219人)就证实了这一点:虽然女性平均体温较男性要高出0.4华氏度,但她们手温却要低2.8华氏度(注意,不是摄氏度)。这方面的男女差异可归因于雌激素,雌激素参与调控外周血管(包括皮肤微循环)。雌激素令女性对温度更加敏感,雌激素越多则越敏感,所以女性体温会伴随生理周期(雌激素水平起伏)而发生变化。

体脂的影响

女性手脚更容易冰凉的另一个原因是,女性身体脂肪较男性多(就平均而言)。皮下脂肪越多,则身体深部的热越难以到达皮肤处【是的,除了通过血流散热之外,内脏或机构代谢产生的热也可以通过身体直接传导散热】,所以胖子的皮肤温度常常更低。

雷诺综合征

手脚太过冰冷有时是一种病态——“雷诺综合征”(Raynaud's syndrome),只要遇冷,手脚就会变得极端冰凉甚至变得青紫(提示缺氧),有时甚至仅仅是打开冰柜去拿东西都会发病。这说明患者的皮肤微循环系统极度敏感,调节反应太夸张。等到环境温度回升,血液回流之后,患者的手就有可能会变得又红又肿又痛,好像经历了一次冻疮一样【这种感觉其实我们都可以体验一下,把手放入0℃左右的冰水中几分钟凉透,拿出来等着麻、痒、肿、痛来袭】。这种病女性患病率是男性的5倍,但病因不明,有些与自体免疫性疾病有关,有些还会因吸烟(尼古丁抑制血液循环)、情绪(肾上腺素使皮肤血液转向肌肉)而诱发。这种病常见于年轻女性,困扰十分之一的女性(英国数据),所以如果你是手脚很容易凉的女生,就有可能是极其轻度的雷诺综合征。

外周动脉疾病

另外一种疾病“外周动脉疾病”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也可以导致手脚冰凉,常见于老年人、瘾君子以及患有糖尿病或其他慢性疾病的人。这种病人脂质沉积于腿部静脉或动脉内壁中,令血流受到阻碍而循环不畅,热不能达。

补血补铁食物无效 

贫血,虽然很多人认为它是但其实它并不是导致女性手脚冰凉的原因,或至少不是常见原因【贫血大多是血液变“烯”,而不是血量变少,它会严重影响氧气运输,但对皮肤微循环散热影响不大。】【又注by勿怪幸:虽然绝大多数女性手凉不是疾病不是因为贫血或雷诺病,是正常生理现象,但缺铁性贫血的确会导致手脚冷(一年四季都冷)。文献认为可能是因1甲状腺功能低下,基础代谢低;2缺铁导致优先保证内脏氧供,减少手脚血流。】。所以推荐多吃那些真真假假补铁补血的食物,如红肉(民间不知为何特别推崇羊肉)、生姜、红枣、动物血、糯米酒、樱桃……都不靠谱。当然饱餐一顿(尤其是热食或烫食)可以让你暂时热乎起来【食物热效应+食物物理热度】,但只是暂时的,即使你经常饱餐吃到胖也不能彻底纠正手脚冰凉的问题,因为它与胖瘦关系不大。

运动的效果是短暂的 

适度运动是专家们异口同声推荐用来解决手脚冰凉问题的方法,因为运动生热,血液循环加速可以让更多热血流到皮肤和肌肉中去,使手脚由凉变热。然而,这种作用同样不持久,很可能在运动停止不久后继续手脚冰凉。【但毕竟适度运动有很多好处,所以推荐适度运动总是对的】
 
本文作者:营养医师王兴国
本文地址:http://www.wjbb.com/know/1258
原文出处:http://weibo.com/p/1001603896038535637018
改编原文:http://www.wjbb.com/know/1255 收起阅读 »

马博士谈营养之二九六:秋季养生常喝粥

粥在中国人的餐桌上是最常见不过。不管配什么主食,先喝一口热乎乎的粥,感觉周身都变得熨帖了。 中国人爱喝粥,会喝粥,也因此形成中国特有的“粥文化”。关于粥的文字,最早见于周书:黄帝始烹谷为粥。进入中古时期,粥的功能更是将“食用”、“药用”高度融合,进入了带有人...
继续阅读 »

粥在中国人的餐桌上是最常见不过。不管配什么主食,先喝一口热乎乎的粥,感觉周身都变得熨帖了。

中国人爱喝粥,会喝粥,也因此形成中国特有的“粥文化”。关于粥的文字,最早见于周书:黄帝始烹谷为粥。进入中古时期,粥的功能更是将“食用”、“药用”高度融合,进入了带有人文色彩的“养生”层次。

虽说在做饭的种种技法里,做粥可以说是最简单不过。抓把米扔到水里,煮开了是清粥,多煮会儿就是浓粥;不仅可以用大米、小米、黑米、紫米……,还可以加水果、皮蛋、瘦肉、豆类等各种食材进去,煮出各种各样的粥来!做法虽简单,但千万可别小看了这简简单单的粥,其中还包含着不少的营养健康“大学问”。

首先,粥大都是以米、面、杂粮为原料,符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谷类为主,粗细搭配”的原则。做粥时,小米、高粱、玉米、荞麦、燕麦、薏米、红小豆、绿豆等粗杂粮都可以放在一起,煮成“一锅粥”,“粗细搭配”唾手可得。通过喝粥,每天吃1-2两(50~100克)粗粮的目标可以轻松达到!

第二,粥的包容性强,想来点“腥”,鸡鸭鱼肉蛋奶都可以加进去;想吃清淡的,可以加蔬菜、水果等;想“炫富”,可以加海参鲍鱼山珍海味;想“平民”,加地瓜山药土豆;还可以任意组合,很容易实现食物多样。

其三,用来煮粥的杂粮,一般没有进行研磨加工,谷类表层所含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和膳食纤维都会全部保留下来,避免了营养物质的流失,一方面,可以预防微量营养素的缺乏;另一方面,可以降低慢性病发生的危险。

粥的分类和营养特点

做粥用最基本的原料是谷类食物,如果一份“粥”中没有谷类食物,也就不应该称其为粥。从组合上,我们可以把粥分为基础粥、肉粥和素粥。发挥你无限的想象力,在“基础粥”上增加不同的原料就可以做成各种口味、品种多样的粥。

1、基础粥又包括单一粥和组合粥:

(1)单一粥:直接用大米、小米、红豆、绿豆等加水熬,如大米粥、小米粥、红豆粥等;也可以用小麦、玉米等磨成粉、或研磨成不同大小的颗粒然后做粥,如玉米面粥、麦仁粥、棒渣粥、豆粥等。

(2)组合粥:把不同的谷物放在一起,少可以2-3种,多可以5-6种,甚至10几种。小米绿豆粥、八宝粥、腊八粥、杂粮粥等都属于这一类。

营养特点:谷类为主,膳食纤维和矿物质丰富,促进胃肠蠕动,老少皆宜。血糖高的,可以根据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选择。

2、肉粥:根据自己的喜好,在基础粥中或加肉加蛋……,做成多种口味的粥。

(1)加肉类:加牛、羊、猪等肉类,如皮蛋瘦肉粥、肉丝粥。

(2)加内脏:如肝、杂等,如白果羊肾粥。

(3)海鲜粥:加水产品,如鱼、虾、蟹等,如鱼片粥、鲜虾粥。

营养特点:食物多样,营养比基础粥全面,但此类粥往往加盐,动物内脏含有较多的胆固醇,适用于大多数人,血压高、血脂高的人不宜经常喝。自己做粥时注意少放盐。

3、蔬果粥:在基础粥中,加上单一或组合的蔬果。

(1)加蔬菜:如南瓜、红薯、山药等,如红豆南瓜粥、芹菜豆腐粥。

(2)加水果:如芒果紫米粥。

(3)中药粥:加药食同用的成分,如当归、莲子、芡实、枸杞等,如莲子芡实粥。

(4)其他粥:加花卉等做成花粥,如菊花粥。

营养特点:清淡爽口,膳食纤维丰富,促进胃肠蠕动,含糖多的粥,不适合血糖高的人。另外,中药粥应根据个人的体质选用,不建议长期食用。

还有一点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喝粥时,很多人往往把咸菜当做粥伴侣,这样会增加盐的摄入,会增加高血压的危险。从健康角度出发,少吃或不吃咸菜!可以配上凉拌蔬菜。
 
本文作者:马冠生
本文地址:http://www.wjbb.com/know/1257
原文出处:http://weibo.com/p/2304185d5947690102wyk9  收起阅读 »

老大更容易近视,因为父母对其学业更上心

First-born children are also 20% more likely to be severely short sightedExperts said parents push first-born children harder to d...
继续阅读 »

  • First-born children are also 20% more likely to be severely short sighted
  • Experts said parents push first-born children harder to do well at school
  • Parents invest less time in the education of younger siblings, they added
  • Spending time indoors, reading or looking at screens, damages eyes


First-born children are more likely to be short-sighted than their younger siblings, according to a study.
Experts say that first children are more likely to have been pushed to do well in school - with hours staring at books harming their eyes.

Scientists at Cardiff University analysed health records from 89,000 British people aged between 40 and 69. They found that those who were the first to be born in their family were 10 per cent more likely to suffer from short-sightedness, or myopia, than people who had an older sibling. And they were 20 per cent more likely to suffer from severe myopia.

The research authors said that parents tend to spend more time overseeing their first child’s education, while subsequent children are given more freedom to play outside and less time staring at books.

This means older siblings tend to do better in exams – but their eyesight also suffers.

The scientists, led by Dr Jeremy Guggenheim of the Cardiff School of Optometry and Visual Sciences, wrote: ‘Children with an earlier birth order to relatively better at school owing to parents investing more time, effort and/or resources in educating children with an earlier birth order.’

They said this means they spend ‘more time doing near work, and less time spent outdoors’.

Time spent indoors is known to be a risk factor for myopia, as is time spent looking at close objects - including books and computer screens.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is trend had been in existence for several decades, the scientists added.
Two in five people in Britain are short sighted.

Dr Jeremy Guggenheim and his team found that if they adjusted their results to take into account educational attainment, the link between birth order and short-sightedness fell by 25 per cent.

They wrote: ‘Greater educational exposure in earlier-born children may expose them to a more myopiagenic environment; for example, more time doing near work and less time spent outdoors.

‘Our findings that statistical adjustment for indices of educational exposure partially attenuated the magnitude of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birth order and myopia, and completely removed the evidence for a 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 therefore support the idea that reduced parental investment in children’s education for offspring of later birth order contributed to the observed birth order vs myopia association.’

Short-sightedness, which causes distant objects to appear blurred while close objects are seen clearly, is much more prevalent today than it was in the past.

There is growing evidence that spending time indoors is a major risk factor for myopia, thought to be because artificial light compares poorly to natural sunlight.

Recent research found that just spending an extra 40 minutes a day in the sunshine has been shown to dramatically improve children’s sight.

In China, where four in every five teenagers is short-sighted, authorities are even testing transparent classrooms in a bid to increase children’s exposure to natural light.

Chinese scientists have reported a 23 per cent reduction of myopia in children who spend an extra 40 minutes each day outside in the sunshine.

A similar study at Ohio State University in the US tracked 500 school children from the age of eight.
After five years 20 per cent of the children were diagnosed with short sight - and the only environmental factor that linked them was the amount of time they spent outdoors.

The research was published in the journal JAMA Opthalmology.

CHILDREN SHOULD PLAY OUTSIDE TO PROTECT THEIR EYESIGHT, EXPERTS SAY

Children should spend at least two hours a day playing outdoors to protect their sight, experts advised last night.

Parents should also limit the time they spend staring at mobile phones and electronic devices.

Emerging research suggests that people who spend more time indoors are at far greater risk of becoming short sighted.

Looking at computers and electronic screens worsens the effect, scientists think.

The impact is the worst in China, where 80 per cent of teenagers are now short sighted - a trend that experts say is because of high educational standards.

A report published by the Brien Holden Vision Institute in Australia last night predicts that the number of people globally with shorted-sightedness will increase from 2 billion today to 5 billion by 2050. Of those, 1 billion could be at risk of blindness, they say.

Professor Kovin Naidoo, CEO of the institute, said parents and teachers should act now.‘Parents should encourage their children to spend time outdoors for at least two hours each day,’ he said.

‘They should also ensure children don’t spend too much time on electronic devices, such as tablets, mobile phones, electronic games, television and other activities which requires them to focus close up for long periods.

‘Teachers and parents should ensure that children are screened for vision problems at regular intervals and can also be vigilant in detecting and acting on vision problems among children.’
 
中文翻译:
本文地址:http://www.wjbb.com/know/1256
原文出处:http://www.dailymail.co.uk/health/article-3265166/First-born-children-10-likely-short-sighted-parents-push-harder-schoolwork.html 收起阅读 »

女人的手脚为何总是冰凉!?

【男人经常面对的“另类家暴”】 男人蜷缩在被窝里、瑟瑟发抖、冻不欲生。 他用尚能摆动的唯一一条胳膊把被子的一角狠命我自己脸上抹、把自己盖得严严实实地。他这样做、想要的其实并不多:再多一点点温暖。 男人其实并不窝囊。相反、他是受害者。他早早就睡下了。虽然天寒...
继续阅读 »

【男人经常面对的“另类家暴”】
男人蜷缩在被窝里、瑟瑟发抖、冻不欲生。

他用尚能摆动的唯一一条胳膊把被子的一角狠命我自己脸上抹、把自己盖得严严实实地。他这样做、想要的其实并不多:再多一点点温暖。

男人其实并不窝囊。相反、他是受害者。他早早就睡下了。虽然天寒、到现在也早已捂热、他也早已开始了庄周梦蝶之旅。但他万万没想到——和他刚开始同居的女人、又和昨晚一样、噗通一声跳将上床、扎进被窝、就从他背后圈住了他:脚掌贴上了他的小腿肚、手掌搭在他的肩膀上。

那一瞬间的刺骨寒冷令他上下牙床震颤、脑子里一片空白。虽然双目紧闭、却感觉好像看见水瓶座黄静圣斗士站在自己面前、身上散发着冻气、朝这边笑过来。
 
但是下一刻、他轻柔地翻转过身子、朝着女人莞尔:“亲爱的、你的手脚怎么会那么晶晶亮、透心凉?”

男人很狡猾。他在内心里很想骂娘甚至想要惨叫一声:放开我!!但是他死死忍住。因为他还想同她同居下去、最终目的是结婚。毕竟、会考虑和他这样的屌丝结婚的女人、很少。但是女人感到很受伤、又被他的话刺到了自己怀揣多年的心结:她其实从小注意到自己常常手脚冰凉。而她的长辈亲戚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
 


这小姑娘体质寒凉、血循环不佳、将来长大容易痛经、妇科病多多、生娃子说不定也比别人困难、中老年之后更是容易落下一身子病。所以、从小就一定要注意养生——女人、就是靠保养的。And therefore、你应该【多吃红肉、生姜、红枣、动物血、糯米酒、樱桃……总之是含铁丰富或比较温和的东西。随时注意保温、不要喝太冰的东西、多喝热饮。别老在空调房里呆着、也不要要风度不要温度。不要到了天凉了还穿露脐装】。



长辈们的话、宛如鲜红的More Juicy语录一般、在她幼小的心中掷地有声地回荡、一直萦绕到今日。现在她依然觉得这些金玉良言是10000%正确的。。。。。。

这样的故事、在今日中国的各地反反复复无期限地火爆上演着。读者中的女性朋友:说不定你就是其中一位主角。
 
【为什么会手脚冰凉】
那么这一切——都是甄的吗?

呵呵。站在科学角度来看、只有两个字:贾的。

虽然无论男女、只要所处环境的气温下降、体温经由皮肤散发出去之后、都会感到冷、而且先冷手和脚。但问题在于:只要你是女人、那么手脚冰凉现象比起男人就会频繁得多、常常也厉害得多。

通常情况下、人的皮肤会尽量维持在一个舒适温度上、因为那里有无数毛细血管所构成的微循环体系(Microcalculation)、将血液源源不断地【泵】过来、温暖你的皮肤。

不过、当外界气温下降、你皮肤上的【温度感应器】察觉到寒冷之后、这些【保安】就会立即行动、对输送血液至体表皮肤处的毛细血管进行限流、转而将汩汩血流(也就是温暖)更多地运往心、肺以及其他重要脏器。这一过程拥有一个专业术语:【Vasoconstriction】(血管收缩)。

这或者难以置信:当人感觉寒冷时、流向皮肤的血液量在极端情况下可降低至每分钟仅仅0.02升、相反在巅峰状态时可达到每分钟2到3升——这可是100多倍的差距啊!

所以手脚冰冷、脸也冰冷。这绝不仅仅因为手脚和脸露在外面、更是由于人体拥有这样一种机制:
 


面对寒冷、热量不断从身体往环境中散发时、人体会优先满足体内脏器的血流供应、而牺牲手脚脸的利益、哪怕手脚脸变得冰凉、变得苍白变得青紫甚至是继而发生冻疮乃至溃烂——这在中国话里就叫做:【弃车保帅】、因为没有什么比保护好重要脏器、先活下来更加重要的了。



前文已述:这样的机制在女人身上表现得更加激烈。研究发现:同样身处寒冷之中、女性的Vasoconstriction相比男性发生得更加迅速、更加强烈、之后也需要更多时间才能恢复。

1998年发表于柳叶刀(The Lancet)的研究(对象219人)就证实了这一点:虽然女性平均体温较男性要高出0.4华氏度、但她们的手温却要低整整2.8华氏度。
 
【荷尔蒙(雌激素)笑而不语】
是什么导致了这方面的男女差异?女性体内的雌激素参与调控外周血管。高水平雌激素令女性对温度更加敏感、而雌激素水平的起伏变化也会令敏感度发生变化——所以女性体温才会伴随生理周期(雌激素水平起伏)而发生变化。

有观点认为、之所以存在这样的机制乃是由于这样能令怀孕女性确保其肚子里胎儿的温暖。但这依然还是一个谜。

这也是为什么女人一般比男人多10个百分点的体脂。脂肪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体内脂肪越多、体内器官则得到越好的物理保护、但同时体内的热量也更难到达皮肤处。所以胖子的皮肤温度常常更低。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女性患雷诺综合征(Raynaud's syndrome)的几率高达男性的5倍——据认为这种病不同程度地困扰着英国10%左右的女性。

这种病展现出如此症状:
 


只要遇冷、手脚就会变得极端冰凉甚至变得青紫(提示缺氧)、哪怕有时只是碰到了冰凉的物体、或者只是打开冰柜去拿东西都会发病——这说明患者的微循环系统极度敏感、以至于原本自然存在的血管收缩现象被过度夸张了。而等到环境温度回升、血液回流之后、患者的手就有可能会变得又红又肿又痛、好像经历了一次冻疮一样。



这种病的病因依然不明(当然这种病也可能由自体免疫性疾患所引发)、但似乎表现出家族聚集性。而且这种病还会因为寒冷之外的因素而发作:譬如吸烟——尼古丁抑制血液循环、不良情绪如焦虑——肾上腺素将血液带离皮肤转向肌肉。
 
顺便提一下、【血管收缩】机制现在越来越被认为能够解释为何心脏病发作高发于冬季。此前的观点认为寒冷令心脏承受更大压力、但近来的研究提示问题在于血流状况发生了改变——寒冷令血液从人体的周边流向核心。
 


由于核心部血液量升高、人体需要往外排出一部分体液来为多出来的血液提供空间。所以很多人会有这样的体验:天冷的时候只消在外面多站一会儿你就会想冲向洗手间。然而如此这般的体液转移(Fluid Shifts)也可能增加凝结(Clotting)的风险、最终造成每年冬季心脏疾患的高发。



年纪大的人群、或者瘾君子以及患有糖尿病或其他慢性疾病的人群的手脚冰凉、除了雷诺综合征之外、还可能是因为外周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在作怪:脂质沉积于腿部静脉或动脉内壁中、令血流受到阻碍而循环不畅。

然而如果你是年轻女性、那么大多数情况下你最多不过就是极其轻度的雷诺综合征了。
 
【年轻女性手脚冰凉怎么办?】
普通的年轻女性尤其到了冬天经常手脚冰凉怎么办?

读到这里、你应该已经有能力总结出一个靠谱的答案了。是的:
 


【多吃红肉(民间不知为何特别推崇羊肉)、生姜、红枣、动物血、糯米酒、樱桃……总之是含铁丰富或比较温和的东西。。。】——这种说法没有任何根据。


因为你吃再多、哪怕吃到BMI进入肥胖领域、你的问题、也就是你作为一个女人的宿命、也不会因此而发生改变。诚然、若你是又饿又冷的话、你通过补充高热量食物、的确会比不吃好一些、但是请不要搞错:你吃东西转化为热能是一个生化过程、需要时间、不是说你吃下去便立竿见影。你若感觉吃了东西就起效、那只有一个原因:你吃的是热食或烫食。然而问题是:通过吃热食换来的改善是如此短暂、不消多时冰凉手脚再度回归、你根本无处可逃、除非你不停地吃东西。可惜、一天到晚吃东西是要付出代价的、作为女人你懂的——还不如你成天抱着个暖水袋来得直接健康又便宜。

那么除了成天抱暖水袋、或者添加更厚的衣物(包括手套)之外你还有什么选择吗?或者说还有什么更好的选择吗?

对此、专家们可是异口同声:


只有一个——【适度运动】(Light Exercise)。这样可以使得血液重新回到肌肉和皮肤中去。



可惜、大多数人、尤其是中国人、到了冬天畏手畏脚、沙发土豆、不想去运动——虽然只要拿出些勇气到外面跑一圈或者骑骑车、大概只要4、5分钟全身就会暖和起来、你会惊喜地发现你的双脚还是好好地安装在你的腿上、并没有离你远去。

当然、大多数手脚冰凉的女性不愿意运动还有另外一个理由、而且很可能更加重要。三个字:然并卵。就算跑步五分钟后终于暖和起来、终于发现脚还在腿上、只要跑步一结束、没几分钟后、冰窖再度降临、以至于你都未必有勇气钻进被窝。

算了、还不如就这么抱着暖水袋罢。

一切似乎都没什么改变。但读过本篇之后至少你有勇气把萦绕你头脑多年的【体质寒凉】这一旧医观念扔进垃圾桶了——拜托、你没有那么孱弱。
 
本文作者:蕨代霜蛟
​本文地址:http://www.wjbb.com/know/1255
原文出处:​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wNDA3MjgyMg==&mid=209034489&idx=1&sn=e97ef15102e6d76beddff290dd6f2232
改编出处:http://www.dailymail.co.uk/health/article-2277153/So-THATs-womens-feet-hands-cold---Its-hormones.html

附加声明:

①作者观点不代表译者观点。

②文中可能涉及的医学观念、建议与操作手法仅供参考、不能用作临床诊疗建议。

③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存在截然不同的背景状况、思维观念、经济水平以及文化语境。外国的医学实践、即便在该国本土具备充分的合理性、也未必符合中国的情况。
 
本文作者※蕨代霜蛟※家有苦命猫三条、营养不良整天叫。你若慷慨愿打赏、三咪谢你谢到老。。。
打赏地址:​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wNDA3MjgyMg==&mid=209034489&idx=1&sn=e97ef15102e6d76beddff290dd6f2232 收起阅读 »

马博士谈营养之二九五:寒露多吃豆

寒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属于秋季的第五个节气,时间在公历每年10月8日或9日。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寒露时雨季结束,降水明显减少,秋干气燥,每天应...
继续阅读 »

寒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属于秋季的第五个节气,时间在公历每年10月8日或9日。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寒露时雨季结束,降水明显减少,秋干气燥,每天应注意喝足水,多吃应季水果。光照充足,是全年日照率最高的节气,建议增加室外活动,接触阳光的沐浴,适度的光照,可以增加体内维生素D的水平,预防维生素D的缺乏和预防慢性病;这个节气昼夜的温差增大,应注意增衣保暖。

在饮食上仍然需要遵循平衡膳食、食物多样的总体原则。可以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适当多吃一些含水分多的食物,少吃辛辣的食物,如辣椒等;经常喝粥,如莲子银杏粥、山药绿豆粥等,以防治咽干口燥等;水果可以选择梨、柚子等,蔬菜有胡萝卜、冬瓜等,同时建议多吃点豆类食物。

豆类的营养价值非常高,我国传统饮食讲究“五谷宜为养,失豆则不良”,意思是说五谷是有营养的,但没有豆子就会失去平衡。大豆包括黄豆、黑豆和青豆。大豆制品品种繁多、口味多样,有豆浆、豆腐、豆腐干、腐竹、豆豉、豆瓣儿酱、腐乳等。豆制品发酵后蛋白质部分分解,更容易消化吸收,一些营养素的含量会有所增加。豆浆中的蛋白质含量与牛奶相当,而且容易消化吸收,但含的饱和脂肪酸、碳水化合物都低于牛奶,也不含胆固醇,适合于老年人及心血管疾病患者饮用。豆浆中钙低于牛奶,锌、硒、维生素A、维生素B2含量也比牛奶低,它们在营养上各有特点,二者最好每天都饮用。大豆制成豆芽,除含原有的营养成分外,还含有较多维生素C。

大豆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钙、B族维生素、维生素E和膳食纤维等营养素,是我国居民膳食中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大豆及其制品营养丰富,还含有磷脂、低聚糖,以及异黄酮、植物固醇等多种有益于健康的成分,具有多种健康功效,尤其对老年人和心血管病患者是一类很好的食物,建议每人每天吃大约一两的大豆或豆制品。
 
本文作者:马冠生
本文地址:http://www.wjbb.com/know/1254
原文出处:http://weibo.com/p/2304185d5947690102wy5r 收起阅读 »

马博士谈营养之二九四:别给健康放假

十一黄金周,大家在实施各自的休假计划:有的在睡懒觉,把平时的睡眠不足补回来;有的看电影、连续剧;女生们花上一整天的功夫逛商店,血拼自己和别人的钱包;还有的走亲访友,请客吃饭,联络感情;……。在这里给大家提个醒,不管是休闲、娱乐,还是请客吃饭,都应该把健康考虑在...
继续阅读 »

十一黄金周,大家在实施各自的休假计划:有的在睡懒觉,把平时的睡眠不足补回来;有的看电影、连续剧;女生们花上一整天的功夫逛商店,血拼自己和别人的钱包;还有的走亲访友,请客吃饭,联络感情;……。在这里给大家提个醒,不管是休闲、娱乐,还是请客吃饭,都应该把健康考虑在内,不要给健康放长假!

1、充足睡眠,不过长
平常怕堵车、怕迟到、怕挨老板的白眼,所以每天上班不得不睡眼朦胧地早起。放假了,得多睡会呀!于是,睡懒觉睡到上午11-12点。觉是睡足了,问题也来了,白天睡多了,到半夜还精神着呢、兴奋地睡不着。7天假期下来了,养成了晚睡晚起的习惯,到上班的时候,“周一综合症”开始犯了!假期里多睡会没关系,但还是应该按照平时的作息规律,改了容易,改回去难啊!成年人每天睡上6-7个小时就够了,多睡等于浪费了大好时光。十一正是秋高气爽、温度宜人的时节,外出看看祖国的美丽风光,既欣赏了美景,又锻炼了身体,有益健康。

有的人放假就彻底放松了,长时间看电视、上网,开拖拉机、扎金花,……,导致睡眠不足。睡眠不足会使人体免疫力下降,抗病和康复的能力低下,容易感冒,并加重其他疾病或诱发原有疾病的发作,如心血管、脑血管、高血压等疾病。

有的孩子跟着家长熬夜、疯玩,结果睡眠不足。小孩睡眠不足的话,会影响他们的学习、还会影响他们的身体发育。

2、少坐多动,晒太阳
长时间玩手机,看电视、玩牌、搓麻等,这些都是属于“多坐少动”的活动,能量消耗的少,但东西可没少吃。这种生活方式,一周下来,体重可以轻松增加个3-4公斤。因此,即使放假,(1)每天也应该多动动,形式可以多样:外出散步,晒晒太阳,沐浴大自然,可以让人心情舒畅,宠辱皆忘。(2)看电视不妨走着、动着;(3)看别人玩牌,而不是亲自参与,自己参与的话时间控制在1小时。(4)打牌、搓麻等娱乐项目,不要太在乎输赢,大喜大悲等情绪的变化对心血管健康不利。

3、食物多样,要适度
(1)不大吃大喝。放假期间,走亲访友,少不了吃喝,但注意不要放开肚皮大吃大喝!大吃大喝是引起胃肠道等其他疾病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平常是一日三餐,按时定量,消化系统形成了与饮食行为相适应的规律。突然改变饮食行为,短时间内吃下去太多的食物、喝下去大量的饮料,超出了身体对食物消化的能力,会引起胃肠功能失调;还会增加体重。

(2)油腻的食物要少吃!吃多了油腻的食物,这些食物会停留在胃肠内,不能及时得到消化,很可能引发急性胃肠炎,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大吃大喝后,短时间内需要大量消化液来消化食物,这样会明显增加胰腺的负担,使十二指肠内压力增高,从而增加发生急性胰腺炎或急性胆囊炎的危险。另外,大吃大喝会明显增加心脏病急性发作的危险。

(3)尽量不在外就餐。在外就餐将摄入更多的膳食能量。餐馆、饭店对热菜的加工往往有一道“过油”的程序,也就是把准备好的肉菜原料在热油中烹调成熟,然后再回锅加辅料和调味品烹调成菜。这样的烹调过程增加了菜肴中油脂的含量。长假期间,和家人朋友一起做饭,既增加感情和友谊,又做出了安全、可口的饭菜,有益健康。

(4)应按照食物多样的原则,清淡为主,适量的动物性食物。

4、喝酒助兴,不过量
无酒不成席,亲朋好友相聚,酒是少不了喝的。(1)为人为己,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2)不要过量喝酒。过量喝酒会造成肠黏膜的损伤及对肝脏功能损害,从而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转运;过量喝酒可以引起急性酒精中毒,从而引起胰腺炎,造成胰腺分泌不足,进而影响蛋白质、脂肪和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和利用;过量喝酒会使肝胆超负荷运转,肝细胞加快代谢速度,胆汁分泌增加,造成肝功能损害,诱发胆囊炎。一次性大量饮酒后,几天内仍可观察到肝内脂肪增加及代谢紊乱。
 
本文作者:马冠生
本文地址:http://www.wjbb.com/know/1253
原文出处:http://weibo.com/p/2304185d5947690102wxob 收起阅读 »

马博士谈营养之二九三:秋季食蟹正当时

中国有中秋前后食用河蟹的传统。螃蟹盛产在 8~9月,有“七尖八圆”之说。进入秋季,也就进入了吃螃蟹的好季节,可以从9月吃到过年。“九月圆脐十月尖,持蟹赏菊菊花天”,意思是说,农历九月雌蟹最肥美,农历十月雄蟹最肥美。 蟹乃食中珍味,素有“一盘蟹,顶桌菜”的民谚...
继续阅读 »

中国有中秋前后食用河蟹的传统。螃蟹盛产在 8~9月,有“七尖八圆”之说。进入秋季,也就进入了吃螃蟹的好季节,可以从9月吃到过年。“九月圆脐十月尖,持蟹赏菊菊花天”,意思是说,农历九月雌蟹最肥美,农历十月雄蟹最肥美。

蟹乃食中珍味,素有“一盘蟹,顶桌菜”的民谚。清李渔盛赞“蟹之鲜而肥,甘而腻,白似玉而黄似金,已造色香味三者之极致,更无一物可以上之……”。螃蟹不但味美,且营养丰富,螃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微量元素,对身体有很好的滋补作用。

1、螃蟹的种类多多

螃蟹的种类很多,我国蟹的种类就有600种左右,螃蟹可分为淡水和海水两大类,根据产地又可分为河蟹、江蟹、湖蟹、海蟹四种。淡水蟹最有名的属“大闸蟹”,俗称河蟹、毛蟹、清水蟹,一般在9~10月成熟。河蟹以盘锦盘山县、河北、天津产的最为著名,江蟹以南京产的最好,湖蟹以湖北武汉梁子湖、江苏苏州的阳澄湖、山东微山湖、南京高淳固城湖产的品质较好。海蟹,分布于中国南北各海域,市场上常见的梭子蟹、花蟹等都是海水蟹。由于海蟹分布广泛,各地海蟹的成熟季节不同,一般从南到北,3~5月和9~10月为生产旺季,渤海湾辽东半岛4~5月产量较多。

吃蟹要选对季节,蟹成熟的季节,吃起来蟹肥味香;其他季节瘦而无味。

2、河蟹与海蟹的营养成分有差别吗?

每100克河蟹肉里含有17.5克蛋白质、1.2克脂肪和65毫克胆固醇,每100克海蟹肉里含有13.8克蛋白质、2.3克脂肪和125毫克胆固醇。河蟹肉与海蟹肉相比,含的脂肪和胆固醇要低一点。

100克河蟹肉里几乎不含维生素A,含有6.09毫克维生素E,还含有126毫克钙、2.9毫克铁、3.68毫克锌和56.72微克硒,100克海蟹肉里含有30微克维生素A、2.99毫克维生素E、208毫克钙、1.6毫克铁、3.32毫克锌和82.65微克硒。总的来看,无论是河蟹还是海蟹,它们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都较为丰富,含量有所差别。

3、蟹黄和蟹膏

雌蟹腹部呈圆形,俗称“圆脐”,雄蟹腹部呈三角形,俗称“尖脐”。蟹黄是雌蟹体内的卵巢和消化腺,蟹膏是雄蟹精囊的精液与器官的集合,农历九月雌蟹卵满,黄膏丰腴,十月雄蟹性腺发育最好、最美,黄白鲜肥。

蟹黄和蟹膏的营养成分相似,脂肪的含量都比较高,可以达到15%以上。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43%),其次是饱和脂肪酸(25%)和多不饱和脂肪酸(23%),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也比较高。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每100克蟹黄中含的胆固醇约466毫克,要远远高于鸡蛋中胆固醇的含量,是不折不扣的高胆固醇食物。

4、吃蟹的小贴士

第一,选择新鲜的、活的螃蟹,不吃生蟹、醉蟹。螃蟹是杂食动物,甚至还吃其他动物的尸体或腐殖质,它的体表、鳃及胃肠道中布满了各种细菌、污泥,甚至还可能有寄生虫。所以在吃螃蟹前一定要刷洗干净,不要吃鳃、肠等内脏,而且必须蒸熟煮透后再吃。

第二,不宜吃得过多。螃蟹中含的蛋白质和蟹黄中的胆固醇比较高,一次过量食用不利于人体消化吸收,所以一般人食蟹每次不应超过1斤,一周内不应超过3次。

5、哪些人不宜吃蟹?

螃蟹中含的胆固醇、嘌呤比较高,因此,下列人群不适宜食用螃蟹:

(1)患消化道疾病的患者,如腹泻、胃痛、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胆囊炎、胆结石症等;

(2)肝肾疾病患者,尤其是处于肝炎活动期、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3)痛风患者;

(4)患高血脂、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

(5)过敏体质者,尤其是对海产品过敏者。
 
本文作者:马冠生
本文地址:http://www.wjbb.com/know/1252
原文出处:http://weibo.com/p/2304185d5947690102wx0f 收起阅读 »

怀孕生孩子那些事之孕期常见问题的Q&A(2)

Q:怀孕后需要穿防辐射服吗? A:不需要,在孕早期,对胎儿的累积辐射剂量要达到5-10Rad才有可能导致胎儿出生缺陷发生率的明显升高。以最常见的放射科检查的辐射为例,单次腹部X线平片检查胎儿受到的辐射剂量为100mRad,也就是说要连续拍50张腹部X线平片才...
继续阅读 »

Q:怀孕后需要穿防辐射服吗?

A:不需要,在孕早期,对胎儿的累积辐射剂量要达到5-10Rad才有可能导致胎儿出生缺陷发生率的明显升高。以最常见的放射科检查的辐射为例,单次腹部X线平片检查胎儿受到的辐射剂量为100mRad,也就是说要连续拍50张腹部X线平片才有可能达到伤害胎儿的辐射剂量。在日常生活中,孕妇是不可能达到这种辐射剂量的。一般情况下,如果是需要职业接触放射线,才考虑穿戴防辐射服,而且是要真正有作用的专业级别的防辐射服。

对于职业女性非常担心的电脑辐射,也是谣言。有辐射可能的是七八十年代的使用阴极射线管的大块头电视机和电脑显示屏,即使是那时候的电视机和电脑显示屏的辐射量也比较小,用不着过于担心。现在的电脑和电视机都是平板,液晶显示屏的,理论上是不会产生对胎儿明显不良影响辐射的。

有人抬杠说,万物皆有辐射!好吧,如果你相信这些“砖家”的话,如果你家里钱多没地方用,那你就买吧,你就穿吧!

Q:补钙会不会让孩子头太硬,生不出来?

A:其实为了这个问题我专门写过一篇“孕期补钙Q&A”的文章,但是好像没有用,还是经常有准妈妈问我这个问题,说在各种母婴论坛上大家都说到了孕晚期不要补钙了,不然的话胎儿头太硬或双顶径比较大生不出来,还会导致胎盘老化。

为什么医生说的有科学依据的话没人信,偏偏要相信网上的这些奇葩的说法?我倒是要问问各位,这些奇葩说法的来源在哪里?其依据是什么?而且不单单是准妈妈相信,居然一些医生也相信这种鬼话!我的一个患者在看门诊时告诉我,说她的社区医生很负责,特意打电话告诉她孕晚期不要补钙了,因为会导致孩子头太硬,生不出来!唉

好吧,不扯了,正确的话说三遍:补钙不会导致孩子头太硬和胎盘钙化,不会,不会!

Q:孕期需要补充DHA吗?

A:这个问题有争议,大家还没有达成完全一致的共识,所以我不会简单地说NO。建议孕期补充DHA的由来是有人观察到一种现象,好像来自沿海地区渔民的孩子比来自内陆地区农民的孩子要聪明一些。于是大家认为可能和沿海地区孕妇经常吃鱼有关系,后来发现起作用的可能是来自深海鱼类的DHA。于是就开始了孕妇补充DHA的研究,发现与孕期不补充DHA相比,孩子出生以后智商会增加。当然,不是每一个研究都能得出同样的结论,总的来讲,提示补充DHA有效的研究要多一些。现在的DHA产品有来自深海鱼油的,也有来自海藻的。

DHA吃了没有坏处,可能有好处,所以我个人的意见是:不反对,但是也不会作为常规推荐。

PS:智商决定入门,情商决定成功!智商相差几分有那么重要吗?有人很在乎,有人不在乎,好吧,我不掺和了,补还是不补,你们自己决定吧!

Q:怀孕了,需要补燕窝吗?

A:其实,燕窝根本没有你想象的那么有营养,其价格与营养价值严重背离。但是如果你们家实在太有钱,太想任性,那你就买吧,你就补吧!

PS:秋风起蟹脚痒,又到了大闸蟹季节,不少准妈妈也蠢蠢欲动,问我可不可以吃大闸蟹。其实我写过文章的,你们都没有认真的看,知道你们懒,我就再说三遍吧,希望你们这次可以记住:可以,可以,可以!

不单单可以吃大闸蟹,还可以吃辣椒,吃火锅,吃冰激凌!爽了吧!不过别太过分,解解馋就可以了,别当饭吃!不然的话,就算你老公没意见,你妈会有意见的,就算你妈也没意见,你婆婆会有意见的!
 
相关推荐:怀孕生孩子那些事之孕期常(qi)见(pa)问题的Q&A
http://www.wjbb.com/know/1159
 
本文作者:段涛医生
本文地址:http://www.wjbb.com/know/1251
原文出处: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MjUxNTkwNg==&mid=209480128&idx=1&sn=896abc356b452feb96d33dee4ddbc932&scene=0#rd 收起阅读 »

癌症患儿父母指南:儿童癌症的类型

“了解您孩子所患癌症的确切类型和治疗措施。有些或大多数您所了解的癌症信息都不适用于您的孩子。当我们知道什么样的治疗会帮助孩子时,我们会感到好过一点。”   本节介绍了关于儿童癌症的一般信息。如果您想学习更多,下面是需要考虑的要点: 癌症是一组许多相关疾病的...
继续阅读 »


“了解您孩子所患癌症的确切类型和治疗措施。有些或大多数您所了解的癌症信息都不适用于您的孩子。当我们知道什么样的治疗会帮助孩子时,我们会感到好过一点。”


 
本节介绍了关于儿童癌症的一般信息。如果您想学习更多,下面是需要考虑的要点:

癌症是一组许多相关疾病的合集,并非是一种疾病。“癌症”这个词用来形容一组疾病,在这些疾病中,非正常细胞分裂不受控制,侵蚀附近的组织,并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扩散到机体的其他位置。
 
儿童癌症与成人癌症不同。癌症的好发部位在儿童和成人之间通常是不同的。最常见的儿童癌症包括白血病、脑癌和其他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以及淋巴瘤。这些癌症占到了儿童癌症的一半以上,却只占成人癌症的很小比例。
 
儿童癌症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虽然一小部分的儿童肿瘤是因为基因缺陷,但大多数的儿童肿瘤的病因依然未知。
 
任何年龄、种族和经济背景的儿童均可能患上癌症。
 
越来越多的儿童的癌症存活期比以前更长。新的更加的治疗方式了帮助很多癌症患儿。如今,超过80%的被诊断为癌症的儿童和青少年(小于20岁)生存期至少为5年。然而,有些儿童癌症的生存率依然很低。很多儿童癌症生存率的提高都归因于过去40多年的临床试验。
 
治疗癌症患儿的专家团队。这些团队通常在大学或儿童肿瘤协作组成员的儿童医院可以找到。
 
关于癌症的更多知识
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的速度较慢。机体只有在当需要时才会生长更多的细胞。当正常的细胞变老或受损时,细胞会消亡,会被新的细胞所取代。
 
非正常(癌症)细胞的生长和分裂不受控制。例如,机体不需要还在不断形成,衰老或受损的细胞不会消亡。癌症细胞可侵蚀和损害附近的组织并扩散至机体的其他地方。癌症从机体的一个地方扩散到另一个地方被称之为转移。
 
中文翻译:豌豆爸爸@wjbb.com
本文地址:http://www.wjbb.com/know/1250
  收起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