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博士谈营养之三七一:西芹炒草莓:黑暗料理还是营养搭配?

在被网友们称为“中国第九大菜系”的高校食堂菜中,总少不了几款奇葩混搭菜谱。最近一道西芹炒草莓作为新晋“网红”火爆网络,这看似不搭的组合本被当作“黑暗料理”活在大学生们的朋友圈里,没想到各大学校食堂纷纷跟风,竟然意外热销,不少食堂不到十分钟全部卖光。   这些年...
继续阅读 »
在被网友们称为“中国第九大菜系”的高校食堂菜中,总少不了几款奇葩混搭菜谱。最近一道西芹炒草莓作为新晋“网红”火爆网络,这看似不搭的组合本被当作“黑暗料理”活在大学生们的朋友圈里,没想到各大学校食堂纷纷跟风,竟然意外热销,不少食堂不到十分钟全部卖光。
 
这些年来,爱创新的食堂大叔大妈“潜伏”在中国东南西北的高校中,西芹炒草莓也是继西瓜炒香蕉、菠萝炒苹果、鲜橙炸鸡柳、脆炸香蕉之后风靡高校食堂的又一道“水果神菜”。由于这些混搭菜式“黑暗系的外表和创意”,很多人愣是没敢尝试,拍照发微博、朋友圈的倒是不少。也有敢于尝试这道水果跨界新奇菜式的同学表示,鲜红的草莓搭配翠绿的芹菜,色泽上带来强烈的感官刺激,吃起来甜咸口味中略带清新的酸,倒是十分清爽开胃呢。
 
其实水果煮熟了吃并不少见,许多肠胃不好的人常常把水果煮熟了以防消化不良,牙口不好的老年人也会把水果煮得软烂以便咀嚼。网络上流行的食疗方子中,也少不了一两款新鲜的水果菜谱:冰糖雪梨有助滋阴润肺、盐蒸橙子是防感冒的佳品……很多人认为,烹煮过的水果比起生吃更容易发挥疗效,更富有营养价值。
 
但是大部分水果是不适宜烹煮的,经过加热后的水果,尽管一些耐热的蛋白、脂类物物质、膳食纤维、糖类等仍能保存,但是也容易流失维生素等营养素。比如,维生素C在接近80摄氏度时就会被破坏,特别是在和氧气接触的情况下破坏得更多更快,而炒熟、水煮、蒸煮等做法一般都超过100摄氏度。流失的维生素不能被机体所用,活性的酶类加热后失去对食物的分解作用,减弱帮助食物消化的功能。因此草莓、橙子、柠檬、奇异果等水溶性维生素含量高的水果烹煮着吃就太可惜了。

水果本身就具有可生吃的特性,这是因为,水果的营养成分相对易消化,没有太多太复杂的蛋白质需要做变性处理,同时被寄生虫或病菌污染的概率低,因此不需要高温也可以被人体很好的吸收。生吃水果可以更完整的摄取其营养素。
 
其实营养素流失的多少也取决于烹调方法,蒸制和隔水炖营养素损失相对会少些,并且保留流出的汤汁在容器中,一起食用。但加水煮出的水果汤甜味会被稀释,还可能汤会变酸,为了口感人们常常会加入大量的糖、蜂蜜等调味,这就很可能造成糖过量。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煮熟了的水果糖分吸收起来更容易引起血糖波动。原因在于,生吃时,水果的细胞壁是完整的,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了糖分的吸收,而煮熟后,水果的细胞壁被彻底破坏了,其中的糖得以迅速释放出来,增加水果的升糖速度。同时,血糖上升快,还会促进脂肪合成,不利于脂肪分解,也不利于控制血脂。
 
若想尝试新奇可口的烹煮水果菜式,偶尔为之也未尝不可,但若是为了时尚概念盲目跟风就绝无必要了。大多情形下,水果还是生吃的好。
 
本文作者:马冠生
本文地址:http://www.wjbb.com/know/1499
原文出处:http://weibo.com/p/2304185d5947690102xmgt
  收起阅读 »

怀孕生孩子那些事之妊娠期甲亢

  甲亢常见,妊娠期甲亢亦常见,要讲妊娠期甲亢,先得给大家介绍几个和甲亢相关的概念。   甲状腺毒症   是指任何原因导致血液循环中甲状腺激素过多,引起甲亢表现。妊娠期甲状腺毒症患病率为1%,其中临床甲亢占0.4%,亚临床甲亢占0.6%。分析病 因,Grave...
继续阅读 »

 
甲亢常见,妊娠期甲亢亦常见,要讲妊娠期甲亢,先得给大家介绍几个和甲亢相关的概念。
 
甲状腺毒症
 
是指任何原因导致血液循环中甲状腺激素过多,引起甲亢表现。妊娠期甲状腺毒症患病率为1%,其中临床甲亢占0.4%,亚临床甲亢占0.6%。分析病 因,Graves病占85%,包括妊娠前和新发Graves病;妊娠甲亢综合征(SGH,也称为一过性甲亢),占10%;甲状腺高功能腺瘤、结节甲状腺 肿、葡萄胎等仅占5%。

在早孕,血清TSH<0.1mIU/L,提示存在甲状腺毒症的可能,应当进一步测定FT4、TT3、TRAb和TPOAb。但是禁忌131碘摄取率和放射性核素扫描检查,禁忌做131碘治疗。
 
妊娠甲亢综合征
 
发生在妊娠前半期,呈一过性,与hCG产生增多,过度刺激甲状腺激素产生有关。临床特点是8-10周发病,心悸、焦虑、多汗等高代谢症状,血清FT4和 TT4升高,血清TSH降低或者不能测及,甲状腺自身抗体阴性。本病与妊娠剧吐相关,30%-60%妊娠剧吐者发生SGH。SGH需要与Graves病甲 亢鉴别,后者常伴有眼征及TRAb、TPOAb等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当血清TSH<0.1mIU/L,FT4>妊娠特异参考值上限,排除妊 娠甲亢综合征(SGH)后,甲亢诊断可以成立。

妊娠甲亢综合征的处理

SGH 以对症治疗为主,妊娠剧吐需要控制呕吐,纠正脱水,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不主张给予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因为一般在妊娠14-18周,血清甲状腺激 素可以恢复至正常。当SGH与Graves甲亢鉴别困难时,可以短期使用ATD,如丙基硫氧嘧啶(PTU)。Graves病甲亢不易缓解,需要ATD进一 步治疗。
 
Graves甲亢

是一种以甲状腺激素分泌异常增多为主要特征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诊断标准如下:

(1)有临床常见的甲亢症状和体征;

(2)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显示甲状腺弥漫性肿大(少数病例可无明显甲状腺肿大);

(3)血清TSH水平降低,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

(4)眼球突出和其他浸润性眼征;

(5)胫前黏液性水肿;

(6)TRAb或甲状腺刺激抗体阳性;

(7)甲状腺摄131 I 率增高。

以上标准中,(1)(2)(3)是诊断必备条件,而(4)(5)(6)(7)项为诊断辅助条件,可进一步明确诊断。以上不包括亚临床甲亢。

Graves病妇女怀孕前治疗方法的选择

如果Graves病患者选择甲状腺手术切除或者131碘治疗,有下述推荐要点:(1)患者TRAb高滴度,计划在2年内怀孕者,应当选择甲状腺手术切除。因

为应用131碘治疗后,TRAb保持高滴度持续数月之久,有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2)131碘治疗前48h,需要做妊娠试验,核实是否怀孕,以避免131碘对胎儿的辐射作用;

(3)甲状腺手术或者131碘治疗后6个月方可怀孕。这个阶段接受L-T4的替代治疗,使血清TSH维持在0.3-2.5mIU/L水平。

如果Graves病患者选择ATD治疗,有下述推荐要点:

(1)甲巯咪唑(MMI)和PTU对母亲和胎儿都有风险;

(2)MMI有可能致胎儿畸形的风险,所以建议计划怀孕前停用MMI,改换PTU。妊娠早期优先选用PTU,MMI为二线选择;

(3)早孕期过后,再改换为MMI,避免PTU的肝脏毒性发生。

妊娠期间甲状腺功能状态与妊娠结局直接相关,甲状腺毒症控制不良与流产、妊娠高血压、早产、低体重儿、宫内生长受限、死胎、甲状腺危象及孕妇充血性心衰相关。

控制妊娠期发生的甲亢如何选择药物?

常用的ATD有两种:MMI和PTU,在早孕期用药,MMI会增加皮肤发育不全和“甲巯咪唑相关的胚胎病”的风险,这包括鼻后孔和食管的闭锁、颜面畸形等。 所以在怀孕前和妊娠早期期优先选择PTU,避免使用MMI。但是最近美国FDA报告PTU可能引起肝脏损害,甚至导致急性肝脏衰竭,建议仅在早孕期期使用 PTU,以减少造成肝脏损伤的几率。所以,除早孕期外,优先选择MMI。PTU与MMI的等效剂量比是10∶1到15∶1(即 PTU100mg=MMI7.5-10mg)。ATD起始剂量取决于症状的严重程度及血清甲状腺激素的水平。总的来说,ATD起始剂量如下: MMI 5-15mg/d,或者PTU 50-300mg/d,每日分次服用。在PTU和MMI转换时应当注意监测甲状腺功能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特别是血象和肝功能)。

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普萘洛尔20-30mg/d,每6-8 h服用,对控制甲亢高代谢症状有帮助。应用β受体阻断剂长期治疗与宫内生长受限、胎儿心动过缓和新生儿低血糖症相关,使用时应权衡利弊,且避免长期使用,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可用于甲状腺切除术前准备。

妊娠期甲亢控制的目标

ATD可以通过胎盘屏障,为了避免对胎儿的不良影响,应当使用最小剂量的ATD实现其控制目标,即孕妇血清FT4值接近或者轻度高于参考值上限。

治 疗起始阶段每2-4周监测一次TSH和FT4,达到目标值后每4-6周监测一次。应该避免ATD的过度治疗,因为有导致胎儿甲状腺肿及甲减的可能。孕妇血 清FT4是甲亢控制的主要监测指标,因为血清TSH在妊娠期间几乎测不到。不推荐血清TT3作为监测指标,因为有文献报道母体TT3达到正常时,胎儿的 TSH已经升高;但是T3型甲状腺毒症孕妇除外。从自然病程看,Graves病甲亢在早孕期可能加重,此后逐渐改善。所以,妊娠中后期可以减少ATD剂 量,在妊娠晚期有20%-30%患者可以停用ATD,但伴有高水平TRAb的孕妇除外,这些病例中ATD需持续应用直到分娩。

妊娠期间可否采取手术疗法治疗甲亢?

妊娠期甲亢采取甲状腺切除术的适应证是:

(1)对ATD过敏;

(2)需要大剂量ATD才能控制甲亢;

(3)患者不依从ATD治疗。

如果确定手术,孕中期是最佳时间。手术时测定孕妇TRAb滴度,以评估胎儿发生甲亢的潜在危险性,推荐应用β受体阻断剂和短期碘化钾溶液(50-100mg/d)行术前准备。


孕妇TRAb滴度测定的意义

TRAb滴度是Graves病活动的主要标志,TRAb滴度升高提示可能发生下列情况:

(1)胎儿甲亢;

(2)新生儿甲亢;

(3)胎儿甲减;

(4)新生儿甲减;

(5)中枢性甲减。

上述并发症的发生依赖下述因素:

(1)妊娠期间甲亢控制不佳可能诱发短暂的胎儿中枢性甲减;

(2)过量ATD与胎儿及新生儿甲减有关;

(3)在妊娠22-26周时高滴度TRAb是胎儿或新生儿甲亢的危险因素;

(4)95%活动性Graves甲亢的TRAb滴度升高,并且在甲状腺切除手术后依然持续升高。

妊娠Graves病需要监测TRAb的适应证:

(1)母亲有活动性甲亢;

(2)放射性碘治疗病史;

(3)曾有生产甲亢婴儿的病史;

(4)曾在妊娠期间行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亢。

在活动性Graves病或者既往Graves甲亢病史的孕妇,胎儿及新生儿甲亢的发病率分别为1%和5%,如果未及时诊断和予以治疗会增加胎儿/新生儿甲亢的发病率及死亡率。

妊娠24-28周时测定血清TRAb对评估妊娠结局是有帮助的,TRAb高于参考值上限3倍以上提示需要对胎儿行密切随访,所以有人推荐在妊娠24-28周时检测,因为抗体浓度一般在妊娠20周时开始降低。


胎儿和新生儿甲亢的诊断

Graves 病妊娠妇女胎儿和新生儿甲亢的患病率约为1%,母体甲状腺刺激抗体通过胎盘到达胎儿,刺激胎儿甲状腺,引起甲亢。这主要发生于存在高滴度 TRAb(TRAb>30%或者TSAb>300%)的Graves病妇女,通常于中孕期发病,先有胎儿甲亢,出生后为新生儿甲亢。新生儿体 内的TSAb平均持续1个月,可以延至产后4个月。随着新生儿TSAb消失,甲亢缓解。

胎儿心动过速是怀疑胎儿甲亢的最早体征,心率>170次/min,持续10min以上。胎儿甲状腺肿是另一个重要体征,通常发生在心动过速以前。超声检查是发现甲状腺肿的主要方法,不同胎龄的甲状腺体积已有报告,超声检查还可以发现胎儿骨龄加速和宫内生长迟缓。

新生儿甲亢的症状和体征通常在生后10d左右出现,由于母体抗甲状腺药物或抑制性抗体同时存在,症状体征可能在生后即出现或推迟至数天后。具有甲亢高危因素 的新生儿,如存在功能性甲状腺毒症的证据、妊娠期母亲接受过抗甲状腺药物、母体甲状腺刺激免疫球蛋白滴度较高、具有继发于TSH受体突变所致的新生儿甲亢 家族史等,在出生后均应密切监测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出现明显甲状腺毒症,血清FT3、FT4、TT3和TT4水平增高,TSH降低即可诊断新生儿甲亢。

新生儿甲亢的治疗包括抗甲状腺药物、碘剂和其他支持对症处理。由甲状腺刺激免疫球蛋白所致的新生儿甲亢为暂时性,当母体抗体从新生儿体内清除之后即可恢复正常。

Graves甲亢哺乳期如何治疗?

哺乳期间适量服用ATD是安全的。因为PTU的肝脏毒性原因,应当首选MMI,MMI剂量达到20-30mg/d,对于母婴都是安全的。PTU可以作为二线药物,300mg/d也是安全的。服药方法是在哺乳后分次服药,并且监测婴儿的甲状腺功能。

PS:好吧,如果你实在看不懂,这很正常,医学其实是很复杂也很枯燥的,也充满了无奈,也往往没有标准答案,甚至没有很好的诊断手段,治疗方法,和解决方案。

你自己看不懂不要紧,把这篇文章给你的产科医生或内分泌医生看,和TA商量如何处理你的甲亢,如果TA也看不懂,我劝你赶紧换医生,换医院。
 
本文作者:段涛医生
本文地址:http://www.wjbb.com/know/1498
原文出处:http://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3963106094138852 收起阅读 »

越来越多的证据提示抗菌皂弊大于利

Few pros, but cons include upped risk of infection, microbiome changes, drug resistance.   Whether you’re coming home from an airp...
继续阅读 »

Few pros, but cons include upped risk of infection, microbiome changes, drug resistance.
 
Whether you’re coming home from an airport fluttering with international germs, a daycare full of sticky-fingered toddlers, or just a grimy office building, scrubbing your hands with bacteria-busting soap seems like a great idea. But the data that have washed up on the cleansers in recent years suggest that they actually do more harm than good—for you, those around you, and the environment.

Scientists report that common antibacterial compounds found in those soaps, namely triclosan and triclocarban, may increase the risk of infections, alter the gut microbiome, and spur bacteria to become resistant to prescription antibiotics. Meanwhile, proof of the soaps’ benefits is slim.

There are specific circumstances in which those antimicrobials can be useful, civil engineer Patrick McNamara of Marquette University in Milwaukee told Ars. Triclosan, for instance, may be useful to doctors scrubbing for minutes at a time before a surgery or for hospital patients who can’t necessarily scrub with soap but could soak in a chemical bath. Triclosan and triclocarban do kill off bacteria during long washes. But most people only clean their hands for a few seconds. “There’s evidence that there is no improvement with using soaps that have these chemicals relative to washing your hands under warm water for 30 seconds with soaps without these chemicals,” he said.

And the point hasn’t been lost on the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Though the agency ruled years ago that triclosan and other antimicrobials are safe, it’s now revisiting claims that the chemicals make soaps and other personal care products better. The FDA has asked antibacterial soap makers to send in data showing that their soaps beat out regular soaps at keeping people germ-free and healthy. The agency expects to announce this September whether the submitted data pass muster. If they don't, the companies that make up the $5.5 billion soap market may be forced to ditch the chemicals entirely.

Sullied Soaps

In the meantime, however, researchers seem to be digging up more and more dirt on the chemicals, particularly triclosan. This antimicrobial is widely used in not just hand soaps, but body washes, shampoos, toothpastes, cosmetics, household cleaners, medical equipment, and more. And it’s just as pervasive in people as it is in homes and clinics. Triclosan easily enters bodies by ingestion (think toothpaste) or skin absorption. It’s commonly found in people’s urine, blood, breast milk, and even their snot.

A 2014 study led by microbiologist Blaise Boles of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in Ann Arbor tested 90 adults and found that 41 percent (37 people) had triclosan-laced boogers. Antimicrobial-snot paradoxically doubles your odds of having the potentially-infectious Staphylococcus aureus bacteria up your nose.

In rats exposed to triclosan, Dr. Boles and his colleagues found that triclosan exposure made it more difficult, not less, for the rodents to fend off Staph invasions. Triclosan seems to make the bacteria “stickier”—better able to adhere to proteins and surfaces. That stickiness could be why Staph is so good at hunkering down in the schnoz, setting the stage for future infections.

Other researchers have been looking at how triclosan and other antimicrobials may alter microbial communities further down from the nose—in the gut.

Microbiologist Thomas Sharpton of Oregon State University and his colleagues are currently studying triclosan’s effect on the gut microbiomes of zebrafish, a model organism for vertebrate development. Their preliminary data suggest that the antimicrobial causes swift, sweeping changes in the zebrafish gut microbiome, altering both diversity and community structure.

In another study, presented April 1 at the Endocrine Society's 98th annual meeting in Boston, researchers report that mother rats exposed to triclocarban—an antimicrobial used most frequently in bar soaps—passed on the chemical to their pups. The study, led by public health researcher Rebekah Kennedy of the University of Tennessee, Knoxville, also found that the chemical altered the microbiomes of both the mothers and the babies.

"Our research adds to the growing body of scientific literature suggesting unintended health consequences related to non-prescription antimicrobial use and will allow pregnant and nursing mothers to make informed decisions regarding use of these antimicrobial products," said Dr. Kennedy.

But, Dr. Sharpton cautions, we don’t know yet if such microbiome changes are lasting or if they spark health effects. “We’re really are in the beginning days of understanding how to interpret changes in the microbiome,” he said to Ars.

Still, previous studies have linked dampened diversity and rapid microbial changes from prescription antibiotics to health effects, such as a greater risk of intestinal infections. The results certainly warrant follow-up research, both Sharpton and Kennedy said.

Flush with chemicals

While researchers continue to work out what antimicrobials do while they’re in people’s bodies, Dr. McNamara of Marquette University focuses on what the chemicals do once people pee them out or wash them down the drain. McNamara and his colleagues have been tracking both triclosan and triclocarban in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 where both chemicals can accumulate.

In a 2014 study, McNamara’s research team found that triclosan messed with the microbial communities that break down sewage, in some cases sabotaging their ability to digest the sludge. The chemical also caused a spike in the presence of a gene called mexB in the sewage microbes. This gene codes for a pump that allows bacteria to simply kick out tricolasn before it can kill them off. This pump, McNamara hypothesizes, also spits out common prescription antibiotics, such as ciprofloxacin. In experiments, bacteria with mexB were resistant to antibiotics, too.

In a January study, McNamara, his graduate student Daniel Carey, and colleagues found that triclocarban had the same effect as triclosan—it also disrupts the microbial communities that digest sewage and spurs bacteria to become resistant to drugs.

From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 these superbugs can leak out into waterways, wildlife, and potentially back to people, McNamara told Ars.

While some experts are hopeful that actions by the FDA and state regulators may nix the use of these chemicals in commercial products, McNamara thinks consumer choices may be the most powerful way to reduce use of the chemicals. People could use regular soap or ethanol-based sanitizers and have effective, less risky cleansers, he said. “There’s a way that we can still keep our hygiene without having these extra chemicals.”
 
中文翻译:wangyue521
本文地址:http://www.wjbb.com/know/1497
原文出处:http://arstechnica.com/science/2016/04/mounting-data-suggest-antibacterial-soaps-do-more-harm-than-good/ 收起阅读 »

马博士谈营养之三六九:快点来看看自己得糖尿病的可能性有多大?

今天是4月7日,也是“世界卫生日”,英文是World Health Day,有的翻译成“世界健康日”。 一个本来平平常常的日子,被政府或组织赋予一个名称,就有了特殊的含义,就成了一个特殊的日子。我们现在的日子可以说是越来越丰富啦:除去传统的清明、端午、中秋和...
继续阅读 »

今天是4月7日,也是“世界卫生日”,英文是World Health Day,有的翻译成“世界健康日”。

一个本来平平常常的日子,被政府或组织赋予一个名称,就有了特殊的含义,就成了一个特殊的日子。我们现在的日子可以说是越来越丰富啦:除去传统的清明、端午、中秋和春节等,还有建国后定的劳动节、国庆、新年等,这还不算,现在国内过“洋节”像圣诞、情人节等热情比“原产地”都高涨。现在这个节,那个日子还在不断增加,真有点担心,一年365天将来够不够用?

世界卫生日的来历是这样的:1946年7月22日,世界卫生组织的“组织法”正式被批准。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召开了成立后的第一届世界卫生大会,在这个会上有成员国提议设立一个世界卫生日。大家觉得这主意不错,就同意了,当时定的是7月22日。可是后来发现,每年7月大多数国家的学校正在放假,不便于在儿童青少年中开展活动。怎么办?改呗!改在哪天呢?一看“组织法”正式生效之日期是4月7日。于是,从1950年起,将世界卫生日改为每年的4月7日。

设立世界卫生日的目的是引起全世界对卫生、健康工作的关注,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认识。每年的世界卫生日,世界卫生组织会公布一个宣传主题,各国围绕这个主题开展宣传活动,以促进卫生事业的发展。

2016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是:“应对糖尿病”,主要目标定为扩大预防、加强护理、增强监测。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2008年全球大约有3.47亿人患有糖尿病。目前流行率仍呈上升趋势,尤其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2012年总共约有150万人直接死于这一疾病,其中80%以上的死亡病例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2014年,全球18岁以上的成年人中糖尿病的患病率估计为9%;2030年糖尿病将成为第七位主要死因。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和胰岛素密切相关。胰腺生产胰岛素,胰岛素是一种负责调节血糖的激素。当胰腺生产的胰岛素不够用时,或者人体不能有效利用所产生的胰岛素时,血液中的糖就不能进入细胞作为能量消耗掉,会大量蓄积在血液中造成危害,就会发生糖尿病。随着时间推移,高血糖会严重损害身体各主要器官系统,造成心脏病、中风、神经损伤、肾功能衰竭、失明、阳痿以及可能导致截肢的感染。

糖尿病有两种主要形式:一型糖尿病的胰腺不能分泌胰岛素,因此需要注射胰岛素来维持生命。二型糖尿病的胰腺能够生产胰岛素,但生产的量不够或者生产的量够,但不能被充分有效地利用。二型糖尿病占90%左右,二型糖尿病患者通常超重和久坐不动,这两种状况加剧了患者对胰岛素的需求。

事实证明,很大一部分糖尿病是可以预防的。健康饮食、经常锻炼身体、保持正常体重和避免使用烟草,可预防二型糖尿病或推迟其发病。

糖尿病也是可以治疗的。可以控制和管理糖尿病,防止发生并发症。提供更多诊断机会、开展自我管理教育和进行负担得起的治疗是应对措施极为重要的内容。

其实,更重要的是,不仅要在世界卫生日重视健康,更重要的是在平时就应该重视健康。你不重视健康,健康就远离你!重视健康,健康才会伴随你一生!

本文作者:马冠生
本文地址:http://www.wjbb.com/know/1496
原文出处:http://weibo.com/p/2304185d5947690102xlwa 收起阅读 »

马博士谈营养之三六八:榆钱,您撸过吗?

榆钱也叫榆荚,是榆树的翅果,颜色是绿的、形状是中间鼓、边缘薄的片状,看上去很像古代的麻钱儿,又因为它与“余钱”谐音,所以叫“榆钱”。 虽然榆钱寓意着富余,但对50多岁的不少人来说是带点痛苦的记忆。在生活困难时期,野菜、树皮、树叶……能吃的不能吃的,为了活命都...
继续阅读 »

榆钱也叫榆荚,是榆树的翅果,颜色是绿的、形状是中间鼓、边缘薄的片状,看上去很像古代的麻钱儿,又因为它与“余钱”谐音,所以叫“榆钱”。

虽然榆钱寓意着富余,但对50多岁的不少人来说是带点痛苦的记忆。在生活困难时期,野菜、树皮、树叶……能吃的不能吃的,为了活命都尝试过。到了我们这一代,对榆钱的记忆是甜美的。春天来了百花香,其中的香味少不了槐花和榆钱的甜。槐花香味的本身中就带着丝丝的甜味,而榆钱的甜要去品尝。爬上树、捋一把,塞到嘴巴里,那就是人间美味了。

采摘榆钱的方法有点像现在的撸串,但要用“捋”而不是撸!把带榆钱的树枝轻轻握在手掌中,顺着树枝、从上致下慢慢移动,转眼间,一把榆钱就握在手中。简单的一个“捋”,凝结着劳动人民朴实的生活经验,效率高啊!如果用“摘”的方法,摘一天也没有几多收获。

从榆钱的营养成分来看,和一般的蔬菜差不多。每100克榆钱中含蛋白质4.8克、膳食纤维4.3克,胡萝卜素的含量比较高,含730微克,含钙62毫克、磷104毫克、铁7.9毫克。

榆钱的吃法至少有4种:

1、直接生吃。
小时候基本上都是捋一小把直接吃,属于零食。现在要讲究点。把榆钱洗净、晾干,放在盘里,加入白糖,或者再添点儿西红柿丁、黄瓜丁,既好看又好吃。如果喜欢咸味的,就放点盐、酱油、香醋、辣椒油、葱花、芫荽等。记住:为了健康少吃咸!

2、蒸榆钱饭。
这是最传统、正宗的吃法。做法简单方便。把榆钱清洗干净沥干水,撒上面粉搅拌搅拌,放入蒸笼上蒸,蒸上10几分钟后就熟了。把蒜砸成蒜泥加点醋、生抽、芝麻油、辣椒油调好做蘸汁,拌上刚刚蒸熟的榆钱儿,就可以开吃啦。榆钱在蒜汁的烘托下更加鲜香。

3、煮粥。
做法同一般的蔬菜粥,以葱花或蒜苗炒后加开水烧开,锅下大米或小米煮粥,米快熟时再放洗净的榆钱,继续煮5~10分钟。加适量调料,即成榆钱粥,吃起来滑润喷香,味美无穷。

4、做馅。
将榆钱洗净、切碎,加虾仁、肉或鸡蛋调匀后,包水饺,蒸包子,煎饼卷,清鲜顺口。

以前吃榆钱,是为了糊口;小时吃榆钱是好玩;现在吃榆钱,是为了尝鲜。榆钱生长的季节性强、生长期短,受地域影响,也就是尝尝鲜,不可能天天吃,所以对膳食营养摄入和健康的影响有限。

本文作者:马冠生
本文地址:http://www.wjbb.com/know/1495
原文出处: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5947690102xlry.html
  收起阅读 »

怀孕生孩子那些事之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低下

怀孕以后需要做不少的检查,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母亲或胎儿的异常情况,除了一些常规的产科检查以外,还需要做一些有针对性的筛查,例如唐氏筛查,超声的大畸形筛查,妊娠期糖尿病的筛查。这些年,产前筛查又增加了一项,这就是妊娠期甲状腺疾病的筛查。 妊娠期甲状腺疾病,特别...
继续阅读 »

怀孕以后需要做不少的检查,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母亲或胎儿的异常情况,除了一些常规的产科检查以外,还需要做一些有针对性的筛查,例如唐氏筛查,超声的大畸形筛查,妊娠期糖尿病的筛查。这些年,产前筛查又增加了一项,这就是妊娠期甲状腺疾病的筛查。

妊娠期甲状腺疾病,特别是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低下引起重视的主要原因是有研究发现,如果孕妇存在甲状腺功能低下得不到纠正,孩子出生以后发生神经智力问题的风险增加。美国甲状腺学会(ATA)在2011年发布了《妊娠和产后甲状腺疾病诊断和处理:美国甲状腺学会指南》,呼吁重视妊娠期甲状腺疾病并建议对妊娠期甲状腺疾病进行相应地筛查和处理。由于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对这一指南持保留态度,因此并没有背书和支持这一指南。

针对中国的实际情况,根据中国妊娠期甲状腺疾病的研究证据,参考美国甲状腺学会的指南,由滕卫平教授和段涛教授牵头,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于2012年共同发布中国“妊娠和产后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

其实,在指南的制定过程中还是有争议和纠结的,为了平衡大家的意见,所以有些部分就写得比较拗口。让准妈妈读这种给医生看的指南会很累,我就把准妈妈们比较关心的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内容拿出来做个解读,以解大家的困惑。

问题1:妊娠期临床甲减&亚临床甲减的诊断标准
妊娠期临床甲减诊断标准是:血清TSH>妊娠期参考值的上限(97.5th),血清FT4<妊娠期参考值下限(2.5th)。
妊娠期亚临床甲减的诊断标准是:血清TSH>妊娠期特异参考值的上限(97.5th),血清FT4在参考值范围之内(2.5th~97.5th)。

此处有争议和纠结:影响正常人群TSH测定值的因素包括所在地区的碘营养状态和所使用的检测设备和试剂,同一份血标本用不同公司的设备和试剂检测时结果波动范围很大。鉴于各个地区和医院建立的参考值上限差别很大,显著高于ATA指南推荐的2.5mIU/L的上限,所以本指南建议各个地区和医院建立自己的妊娠妇女TSH参考值,不要纠结于是否大于2.5mIU/L。

问题2:妊娠期临床甲减对妊娠结局有哪些危害?
中国妊娠期临床甲减的患病率在1.0%左右,研究显示,妊娠期临床甲减会增加妊娠不良结局的风险,包括早产、低体重儿、死胎和流产等,对胎儿神经智力发育也可能有不良影响。

因此,一旦确认妊娠期临床甲减,建议进行常规治疗。

问题3:妊娠期临床甲减治疗的原则
妊娠期临床甲减首选L-T4治疗,不建议使用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和干甲状腺片治疗。L-T4起始剂量50~100μg/d,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增加剂量,尽快让甲状腺激素水平恢复到正常范围之内。

问题4: 妊娠期临床甲减的监测频度
可以根据检测结果确定监测频度,一般为2-4周复查一次。

临床甲减患者怀孕后,在妊娠20周之前应当每4周监测一次包括血清TSH在内的甲状腺功能,根据控制目标,调整L-T4剂量。在妊娠26~32周应当检测一次血清甲状腺功能指标。

问题5:妊娠期亚临床甲减需要治疗吗?
多数的临床研究提示,妊娠期亚临床甲减会增加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至于妊娠期亚临床甲减是否会增加后代神经智力发育损害的风险,还是有一定的争议。

由于循证医学的证据不足,对于TPOAb阴性的亚临床甲减妊娠妇女,本指南既不予反对,也不予推荐L-T4治疗。
对于TPOAb阳性的亚临床甲减妊娠妇女,推荐给予L-T4治疗。

妊娠期亚临床甲减的治疗方法、治疗目标和监测频度与临床甲减相同。可以根据TSH升高程度,给予不同剂量L-T4治疗。 

问题6:单纯性低甲状腺素血症需要治疗吗?
血清FT4水平低于妊娠期特异参考值的第10个或者第5个百分位点,血清TSH正常,可以诊断为低甲状腺素血症。
单纯性低甲状腺素血症增加不良妊娠结局和后代神经智力发育损害的证据不足,所以不常规推荐L-T4治疗。

问题7:单纯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该如何处理?
单纯甲状腺自身抗体TPOAb阳性不伴有血清TSH升高和FT4降低,也称为甲状腺功能正常的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这种情况不需要治疗,但是需要定期监测血清TSH。妊娠前半期,血清TSH应该每4~6周检测一次,在妊娠26~32周应至少检测一次。如果发现TSH超过了妊娠特异的参考值范围,应该给予L-T4治疗。

问题8:本《指南》对待筛查妊娠期甲状腺疾病的态度
本指南支持在怀孕前和妊娠早期筛查甲状腺指标,其理由如下:
(1)甲状腺疾病是我国育龄妇女的常见病之一。最近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完成的《中国十城市甲状腺疾病和碘营养状况调查》显示,育龄妇女(n=4438)的临床甲减、亚临床甲减和TPOAb阳性的患病率分别为0.77%、5.32%和12.96%。
(2)我国妊娠前半期妇女筛查临床甲减、亚临床甲减和TPOAb的患病率分别为0.6%、5.27%和8.6%。
(3)近年来国内外妊娠甲状腺疾病领域的多项研究显示:妊娠妇女临床甲减、亚临床甲减和TPOAb阳性对妊娠结局和后代神经智力发育存在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4)治疗手段(L-T4)经济、有效、安全。

根据我国国情,本指南支持国内有条件的医院和妇幼保健部门对妊娠早期妇女开展甲状腺疾病筛查。筛查指标选择血清TSH、FT4、TPOAb,筛查时机选择在妊娠8周以前,最好是在怀孕前筛查。

 
后一个问题:为什么最近你的科普文章越来越像科普文章了,怎么没有段子了?
去!我写的是科普,不是段子!

文章的风格归马伊琍管。
我科普文章的风格要看我心情,心情不好和心情一般的时候就更像科普,心情好的时候就更像段子,啥时像段子我也不知道。
 
本文作者:段涛医生
本文地址:http://www.wjbb.com/know/1494
原文出处:http://weibo.com/p/1001603960569127372258 收起阅读 »

马博士谈营养之三六七:清明节说蛋:蛋清VS蛋黄 土蛋VS洋蛋 红皮VS白皮

清明节又称“寒食节”,它的由来要追溯到春秋时代的一次放火烧山事件。当时晋国的公子重耳在外流亡多年,他有个叫介子推的属下一直赤胆忠心地跟随他,并立下大功。后来,重耳当上了晋国的国王,也就是晋文公。于是想给介子推封官加爵,但介子推看破世态炎凉,不愿意做官,便背着老...
继续阅读 »

清明节又称“寒食节”,它的由来要追溯到春秋时代的一次放火烧山事件。当时晋国的公子重耳在外流亡多年,他有个叫介子推的属下一直赤胆忠心地跟随他,并立下大功。后来,重耳当上了晋国的国王,也就是晋文公。于是想给介子推封官加爵,但介子推看破世态炎凉,不愿意做官,便背着老母躲到了深山里。晋文公怎么也找不到,于是就想到放火烧山,逼介子推出来。不料介子推却和母亲抱着一株大树,宁愿烧死,也不出山。晋文公伤心地把绵山改称介山,也就是现在山西介休县的介山,又下令把介子推被烧死的那一天定为寒食节,并在每年的寒食节都要禁止生火,吃冷饭,以示追怀之意。等到唐朝时,把清明与寒食节合并成“清明节”,逐渐形成了扫墓、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民俗活动。
 
小时候过清明节,都要去陵园去祭奠扫墓接受革命教育,除此之外,记忆最深的就是吃煮鸡蛋了。上世纪60-70年代,对大多数家庭来说,鸡蛋属于奢侈品,并不是想吃就能天天吃到的。清明那天,小伙伴们拿出各自带的煮鸡蛋比大小,相互撞击比谁的鸡蛋硬,给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乐趣。我国许多地方都有清明节吃煮鸡蛋的习俗。一些地方,清明节吃鸡蛋,就如同端午节吃粽子、中秋吃月饼一样重要,称为“吃蛋节”。

鸡蛋,以及其他蛋类,如鸭蛋、鹅蛋、鹌鹑蛋等,是营养丰富、全面的食品,含有蛋白质、脂肪、卵黄素、卵磷脂、维生素和铁、钙、钾等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鸡蛋中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1个50克(1两)的鸡蛋含有大约6克的蛋白质。并且由于鸡蛋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与人体组织非常相近,所以,几乎能被人体完全吸收、利用。
 
鸡蛋中蛋黄的胆固醇含量较高,也正因为如此,许多人都选择不吃鸡蛋,或者吃鸡蛋时把蛋黄丢掉,这种做法是不对的。

胆固醇在人体内是正常存在的,我们的皮肤、骨骼、心脏、血液中,几乎所有的组织都是含有胆固醇的,只是量的多少不同而已。胆固醇不仅是我们身体的组成成分,而且还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包括有助于血管壁的修复和完整。血液中的胆固醇太多不好,太少也不行,如果偏少,血管壁会变得脆弱,有可能引起脑出血。

蛋清VS蛋黄

每100克蛋清含水84.4克,蛋白质11.6克脂肪0.1克,蛋白质31.1克。脂肪及胆固醇含量均低于蛋黄中含量。

蛋黄中维生素含量十分丰富,且种类较为齐全,包括所有的B族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和微量的维生素C。蛋类的矿物质主要存在于蛋黄部分,蛋清部分含量较低。蛋黄中含矿物质为1.0%~1.5%,其中钙、磷、铁、锌、硒等含量丰富。吃鸡蛋丢蛋黄其实丢掉的是营养。蛋黄中虽然胆固醇含量较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还是应该适量摄入,每天一个鸡蛋,胆固醇含量200毫克,低于建议的300毫克量。

土鸡蛋VS洋鸡蛋

从营养成分进行比较发现,不同品种的鸡蛋,其营养成分大致相同。各种类的鸡蛋每100克平均含水74.1克、蛋白质13.3克、脂肪8.8克、碳水化合物2.8克。每100克柴鸡蛋含水72.6克、蛋白质14.4克、脂肪6.4克、碳水化合物5.6克。

红皮蛋VS白皮蛋

鸡蛋皮是红的、还是白的,主要是鸡蛋壳中含的物质不同造成的。红皮蛋和白皮蛋相比,蛋白质含量略低,脂肪含量略高,营养素含量稍有不同,但差别很小。

鸡蛋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尤其是鸡蛋中蛋白质含量高且为优质蛋白质。但是任何食物都应合理控制它的摄入量,过多的摄入对身体都有可能产生不利影响。

对于普通人群平均每天吃一个鸡蛋即可,胆固醇约200毫克(低于300毫克),对于高血脂者应适当减少蛋黄的摄入量,如吃一个鸡蛋,但是蛋黄可减半。 

本文作者:马冠生
本文地址:http://www.wjbb.com/know/1493
原文出处:http://weibo.com/p/2304185d5947690102xl6x 收起阅读 »

马博士谈营养之三六六:春天的美味就在这树上春蔬

雨水节气,春雨如酥,在水雾氤氲里,渐渐丰富的色彩在唤醒着春天。憋屈了一冬天的舌头,开始四处探寻新鲜的味道。荠菜来了,春笋来了,还有马兰头也来了,但对挑剔的我们而言,这些都不够味,只有香椿,才是最IN的春天味道! 民间有“常食香椿芽不染病”的说法。是因为中医认...
继续阅读 »

雨水节气,春雨如酥,在水雾氤氲里,渐渐丰富的色彩在唤醒着春天。憋屈了一冬天的舌头,开始四处探寻新鲜的味道。荠菜来了,春笋来了,还有马兰头也来了,但对挑剔的我们而言,这些都不够味,只有香椿,才是最IN的春天味道!

民间有“常食香椿芽不染病”的说法。是因为中医认为,香椿味苦、性平、无毒,有开胃爽神、祛风除湿、止血利气、消火解毒的功效。而从现代营养学来看,香椿的营养价值较高,除了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外,还有丰富的维生素、胡萝卜素、铁、磷、钙等多种营养成分。正所谓不时不食,在香椿上市期间,适量食用,对身体健康还是有一定好处的。

香椿最常见的食用方法有香椿鸡蛋、香椿拌豆腐、香椿拌鸡丝等,这些都是比较营养健康的食用方法,而且香椿的食用花样繁多,不同的地域和个人的口味爱好,以及饮食习惯都会变化出不同的吃法,将洗净的香椿和蒜瓣一起捣成泥状,加盐、香油、酱油、味精,制成香椿蒜汁,用来拌面条或当调料,也是别具一番风味,而像炸香椿鱼这样的菜肴,由于油摄入量比较高,一般不加以推荐,如果想吃,那就难得一次解解馋就好。

俗话说“三月八,吃椿芽”。农历的“三月八”,一般也就是谷雨前后,这个时节不吃香椿,就错过了吃香椿的最佳时期,椿树生长很快,谷雨前的香椿是嫩芽,过了谷雨,质量就大大下降,民间有“雨前香椿嫩如丝,雨后椿芽如木质”的说法。建议大家焯烫50秒之后,装入封口塑料袋,放在冰箱速冻格中,即可储存1个月以上,还能保持其嫩绿和芳香特色。

香椿中含有一定量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因此,要吃新鲜的,新鲜的香椿中硝酸盐含量较少;再就是在开水中焯焯,可以去掉其中的大部分。嫩芽、鲜吃、焯烫、慢腌,就能保证吃香椿的安全性。眼看这”树上春蔬“上市在即,肚中馋虫滋哇乱叫,最后给大家来道一清二白的香椿拌豆腐,让春天来唤醒我们的味蕾。

香椿拌豆腐做法:
1、香椿芽掰开,洗净;
2、在开水中焯一下;
3、叶子变绿,香味飘出时,捞出过凉水
4、挤干水分,切成小粒;
5、卤水豆腐切成小方块,再加了盐的开水中焯一下;
6、沥干水分,捞出装盘;
7、用适量的盐、味精和香油和凉开水,勾兑成碗汁;
8、把切碎的香椿撒在焯水的豆腐上,然后淋入碗汁即可。

本文作者:马冠生
本文地址:http://www.wjbb.com/know/1492
原文出处:http://weibo.com/p/2304185d5947690102xl6w
  收起阅读 »

马博士谈营养之三六五:柳芽能吃,悠着点

柳树发芽意味着春天的到来,柳芽是春天的信使。“五九六九,河边看柳”。说是看柳,其实是看柳树发芽。柳树不仅是春的信使,形象也不错:垂柳像长发美女,枝细长下垂,微风吹来,婀娜多姿。旱柳,枝直立或斜展,坚韧挺拔,像条硬汉。古代今朝,有不少描写柳树的诗词:“碧玉妆成一...
继续阅读 »

柳树发芽意味着春天的到来,柳芽是春天的信使。“五九六九,河边看柳”。说是看柳,其实是看柳树发芽。柳树不仅是春的信使,形象也不错:垂柳像长发美女,枝细长下垂,微风吹来,婀娜多姿。旱柳,枝直立或斜展,坚韧挺拔,像条硬汉。古代今朝,有不少描写柳树的诗词:“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除了咏柳的,还有赞柳絮的:“桃红柳絮白,照日复随风”。

全球的柳树有520多种,我国就有250多种。主要树种有旱柳、垂柳和白柳,还有爆竹柳、圆头柳、白皮柳、云南柳、紫柳、腺柳、大白柳、大叶柳、细柱柳、棉花柳、杞柳等。

对柳树的记忆,首先是儿时的柳哨。柳树发芽后,取一段使劲用手拧,拧动树皮后,把中间的枝干抽出来,再稍加处理,就做成了一个柳哨,一吹可以发出声音,给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

再一个就是柳树帽了。用长长的细条,根据自己头围的长度,编成一个圈。编好后戴在头上,手里拿上一把用纸折叠的手枪,自己就成了小兵张嘎啦。还有,当年的安全帽就是用柳条编的,保护头部,是必不可少的装备。柳条包,上世纪70-80年代非常流行的箱包,我上大学时专门买的柳条包,衣服、被褥和细软都放在柳条包里,柳条包一直陪伴我大学5年,然后陪我到上海。

柳树不仅能玩、能用,还可以入药。文献记载,柳花、柳叶、柳枝、柳根、柳皮、柳屑等都可以入药。柳树的叶和皮有毒。中毒后会引起冒汗、口渴、呕吐、血管扩张、耳鸣、视觉模糊,严重时呼吸困难、昏睡终日、丧失知觉等症状。

尽管有毒,还是有一些地方有吃柳树叶的习惯。柳树叶每年春夏两季都可采摘,味道有点苦。做法很多,如汆水凉拌、摊饼、蒸包子、包饺子、炒鸡蛋、柳叶鱼丝等。可能通过加热、蒸熟等办法可以降低毒性?这方面还真不了解。

还有吃柳树芽的。柳树芽要在没有开花前采摘,开花后就老了,不好吃了。采摘后,先把柳芽用开水烫一遍,然后用凉水把苦味泡出,放上盐,淋上麻油和香醋,或拌上蒜泥、姜汁和黄酱即可。也可以和玉米面和在一起贴饼子;还可以把柳芽拌在饭里或和面蒸后吃。也有把柳芽晒干到夏天用豆油炸着吃的。柳芽还可以泡茶。选用刚萌出的嫩芽晒干,然后同茶叶一起用开水冲泡。观之清香、饮之可口。

关于柳树叶、柳树芽的营养成分,目前还没有记载。从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尝鲜可以,常吃就不必啦!

本文作者:马冠生
本文地址:http://www.wjbb.com/know/1491
原文出处:http://weibo.com/p/2304185d5947690102xl6q
  收起阅读 »

马博士谈营养之三六四:再不品“东坡羹”就老啦

苏轼是众所周知的大文豪,其实他对养生之术也颇有研究,后人为其编纂的12卷《东坡养生集》详细记载了他的养生经验,其中就有一道他发明的”东坡羹“。 “东坡羹”妙就妙在“不用鱼肉五味,有自然之甘”。据说长期食用可以明目利肝,有医疗脾虚或者多种出血症等功效,就连旅居...
继续阅读 »

苏轼是众所周知的大文豪,其实他对养生之术也颇有研究,后人为其编纂的12卷《东坡养生集》详细记载了他的养生经验,其中就有一道他发明的”东坡羹“。

“东坡羹”妙就妙在“不用鱼肉五味,有自然之甘”。据说长期食用可以明目利肝,有医疗脾虚或者多种出血症等功效,就连旅居四川的陆游品尝之后,也诗兴大发留下了“荠糁芳甘妙绝伦,啜来恍若在峨岷,莼羹下豉知难敌,牛乳拌酥亦未珍”的赞叹。

其实,”东坡羹“之所以被吹捧得神乎其神,是因为其中有备受民间推崇的“春食荠菜当灵丹”的荠菜。
 
荠菜是一种人民喜爱的食用野菜,喜爱温暖、耐寒力强,是最早萌发的报春菜。自古中医认为,荠菜性味甘、凉,入肝、脾、肺经,有清热止血、清肝明目、利尿消肿之功,用于治疗产后子宫出血、月经过多、便血、消化道溃疡出血、牙龈出血等。

现代营养学把荠菜等野菜归类到蔬菜,其营养成份和普通蔬菜差不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含的水分多,有65%-95%的水分。2、含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和核黄素等丰富。3、矿物质,如钙、钾、镁的含量也较高。4、膳食纤维丰富,可以促进胃肠蠕动,防治便秘。5、富含多种植物化学物质。

荠菜是野菜中的珍品,以其嫩茎叶作蔬菜食用,其味清香鲜美。荠菜吃法也很多,荤素烹调均可,如清炒、煮汤、凉拌。荠菜饺子、荠菜馄饨、荠菜包子、荠菜春饼、荠菜豆腐羹等,都是清香可口、营养丰富的美味佳肴。

平时食用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选没开花的荠菜。荠菜一旦开花就变老口感差。若过了初春时节,漫山遍野都是开花的荠菜,大家也不用气馁,可以荠菜煮鸡蛋,这是我国某些地区的传统保健美食,只需要把开花的荠菜与鸡蛋一起入锅煮熟,然后把鸡蛋敲出裂纹来,浸泡在荠菜汤水里至鸡蛋入味即可。

荠菜中的草酸含量较高,可以通过焯水后再食用。

第二,荠菜不宜久烧久煮,不仅会使颜色变黄,而且会破坏其营养成分。

但野菜毕竟是野菜,没有成为“家常菜”一定有它的原因,这是我们前辈在亲身实践中得来的经验。所以不宜天天吃、吃很多。

荠菜的食用方法:

东坡羹
原料:新鲜荠菜240克,大米500克,精盐,味精,植物油各适量。

制法:

(1)新鲜荠菜去杂洗净,切成碎末,放进盘内。

(2)炒锅上旺火,放水加盖烧沸,放入大米熬成粥,接着放入荠菜,再煮沸,加入精盐,味精,盛入大汤碗内即成。

荠菜豆腐汤
原料:嫩豆腐200克,荠菜100克,胡萝卜25克,水发香菇分别切成小丁。

制法:

(1)嫩豆腐,熟竹笋,水面筋,水发香菇分别切成小丁。

(2)荠菜去杂,洗净,切成细末。

(3)胡萝卜洗净,入沸水锅中焯熟,捞出晾凉,切小丁。

(4)炒锅上火,加油烧至七成热,加入素鲜汤,豆腐丁,香菇丁,胡萝卜,笋丁,面筋,荠菜末,精盐,生姜末,烧沸后加入味精,用湿淀粉勾稀芡,淋上麻油,出锅装入汤碗即成。
 
本文作者:马冠生
本文地址:http://www.wjbb.com/know/1490
原文出处:http://weibo.com/p/2304185d5947690102xl63 收起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