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博士谈营养之四七二:稀土,到底是个什么东东?对我们的健康有啥影响?

 近日,某超市销售的铁观音茶叶被检测出稀土含量超标,购买者起诉后,法院认定该超市违反了《食品安全法》,应给予购买者价值十倍赔偿。这一条信息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和困惑,稀土究竟是什么东西呢?稀土对健康又有什么影响呢? 什么是稀土? 我们在中学学化学时都学过化学元...
继续阅读 »

 近日,某超市销售的铁观音茶叶被检测出稀土含量超标,购买者起诉后,法院认定该超市违反了《食品安全法》,应给予购买者价值十倍赔偿。这一条信息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和困惑,稀土究竟是什么东西呢?稀土对健康又有什么影响呢?

什么是稀土?

我们在中学学化学时都学过化学元素周期表,稀土就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中镧系15个元素以及钪(Sc)和(钇)共17种元素的统称,称为稀土元素(Rare Earth),简称稀土(RE或R)。

稀土元素是从18世纪末开始被科学家陆续发现,由于当时人们常把不溶于水的固体氧化物称为土,这些元素一般是以氧化物状态分离出来的,又很稀少,因而得名为稀土。


稀土元素是否对健康有影响?

稀土元素进入机体主要途径是呼吸道和皮肤,也可通过摄食经消化道吸收。稀土元素进入人体后主要积聚在肝和骨中,骨中含量最高。不同稀土元素在不同人体器官中含量也是不同的,如钪在肺中含量最高,肝中其次,肾中最低;钇在肝中含量最高,肌肉和骨骼其次,肺中最低;铈和镧在肺中为最高,肾中最低。

大剂量稀土进入人体后可引起急性中毒,主要症状主要有:呕吐、腹泻、呼吸困难、心跳加快、全身抽搐等,有可能导致弥漫性腹膜炎、腹膜粘连、血性腹水、肝混浊肿胀、局灶性肺出血等病理现象;严重者心跳、呼吸停止,并迅速死亡。在一般情况下低剂量接触稀土元素不会对人带来明显的危害,但长期低剂量摄入可能会给人体健康或体内代谢产生不良后果,如影响大脑功能、加重肝肾负担、损害心脏功能、导致生育异常等等

稀土元素不完全是有害的,有些稀土元素对人体健康不仅无害还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例如稀土化合物是一种典型的抗凝血剂,在医药方面可作为抗凝剂使用,有的稀土化合物还具有抗菌作用,可用于治疗烧伤。研究表明,稀土还有抗肿瘤活性和抗炎作用;稀土还具有调节胰岛素细胞分泌功能的作用以及对肝细胞的弱分裂活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改变肝细胞周期时相,减少正常肝细胞凋亡。

茶叶中为什么有稀土?

稀土广泛存在于土壤岩石中,茶树在生长过程中会吸收土壤中的稀土元素并蓄积在茶叶中。为保障消费者健康,原国家卫生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12明确规定:稀土在茶叶中的限量标准是2.0mg/kg。因此,茶叶中稀土元素含量只要符合标准要求就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茶叶种植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是世界主要产茶国和茶叶出口国之一。为减少茶叶中稀土元素的污染,要选择生态条件好,远离城市和工矿区污染源,土壤污染物含量较低的地方建立茶园;并在茶叶生产、加工、贮运和销售全过程中,严格控制茶叶不受污染,确保茶叶消费安全。
 
本文作者:马冠生
本文地址:http://www.wjbb.com/know/1679
原文出处:http://weibo.com/p/2304185d5947690102yfhy 收起阅读 »

马博士谈营养之四七一:冬至:你在南方煮汤圆,我在北方吃饺子

 明天就是“冬至”!在以前,冬至可是个大日子,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冬至是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是通过观测太阳最早定出的那一个。黑夜和白昼素来此消彼长,而冬至这一天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冬至以后,黑夜开始缩短,白昼日渐变长,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冬至还是“数九...
继续阅读 »

 明天就是“冬至”!在以前,冬至可是个大日子,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冬至是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是通过观测太阳最早定出的那一个。黑夜和白昼素来此消彼长,而冬至这一天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冬至以后,黑夜开始缩短,白昼日渐变长,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冬至还是“数九寒天”的开始,冬至当天算起,从“一九”数到“九九”,便是一年中最寒冷的阶段。

【冬至美食】

节日肯定离不开美食,冬至这样一个重要节气更得有特别的饮食。我们国家南北跨纬度近50度,无论气候还是饮食习惯都差别很大。冬至这一天北方人的节日食物是饺子,有“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的谚语,还有“吃了冬至饺子不冻耳朵”的说法。在以前,饺子一般在过年时才能吃到,冬至吃饺子,体现了这个节气的重要地位。

而在南方,人们则主要吃汤圆,寓意团团圆圆。古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另外,在山东滕州一带,冬至被称作伏九,家家都要喝羊肉汤。而在安徽合肥,冬至要吃“冬至面”。话说“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冬至这天得要吃碗热腾腾的鸡蛋挂面才行。


【美食健康两不误】

饺子真是北方人民的最爱,没有之一。也难怪,饺子的确是智慧的结晶,集诸多优点于一身:做法简单、发挥空间大、好吃又营养!小小饺子若是馅料调配合理,有面、有菜、又有肉,很容易就能实现食物多样的健康饮食原则。不过,要想吃到健康的饺子,最好自己动手。自己包饺子,关键在调馅儿。

健康要点1:健康的饺子馅可不能是“一兜肉丸”,应该蔬菜和肉合理搭配,比例最好是3-4份蔬菜配1份瘦肉。蔬菜种类要尽量丰富。

健康要点2:肉馅饺子本身就含有较多的动物脂肪,调馅时加油要点到为止,加盐也需要控制好量。

健康要点3:尽管市场上各种速冻饺子应有尽有,诱惑了一大波“又懒又馋”的小伙伴。但不少速冻饺子中含的脂肪、盐都多,还是自己动手的好!

从营养角度看,汤圆相比饺子要单调的多。汤圆主要由糯米制成,可以无馅,也可以内包芝麻、核桃、花生等做成的甜味馅料。如果说饺子最容易出现的不健康问题是“高脂高盐”,那么汤圆最怕的就是“高糖”。

健康要点4:制作汤圆馅时要控制加糖量,不宜太甜。

健康要点5:由于汤圆营养成分单调,吃汤圆时不要忘了搭配适量蔬菜和动物性食品,以达到合理膳食要求。

健康要点6:汤圆比较难消化,胃肠功能弱的老人和儿童注意一次不要吃太多。
 
本文作者:马冠生
本文地址:http://www.wjbb.com/know/1678
原文出处:http://weibo.com/p/2304185d5947690102yfe6 收起阅读 »

怀孕生孩子那些事 之 “帆状胎盘”

 经常会有孕妇拿着“帆状胎盘”的超声诊断报告来问我怎么办?说超声医生告诉她很危险,产科医生也建议她剖宫产,上网查一查很多人都说危险,于是一下子没了主意,不知道该怎么办。 为了解答患者的疑惑,我专门上网了解了一下,发现网上的确是有很多的讨论,不仅仅是患者对“帆...
继续阅读 »

 经常会有孕妇拿着“帆状胎盘”的超声诊断报告来问我怎么办?说超声医生告诉她很危险,产科医生也建议她剖宫产,上网查一查很多人都说危险,于是一下子没了主意,不知道该怎么办。

为了解答患者的疑惑,我专门上网了解了一下,发现网上的确是有很多的讨论,不仅仅是患者对“帆状胎盘”有误解,不少医生对患者的回答和建议也是错误的,这些“砖家”的误导使得很多孕妇非常担心。

其实“帆状胎盘”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可怕,多数人也根本不需要做剖宫产手术。

“帆状胎盘”还是“帆状脐带插入”?

其实“帆状胎盘”这个说法是不准确的,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帆状脐带,velamentous umbilical cord”或者是“帆状脐带插入,velamentous umbilical cord insertion”,这个定义的主角是脐带,不是胎盘。因为胎盘还是圆的,不是帆状的,不过是脐带在插入胎盘的那一段没有了华通氏胶的保护,只剩下附着在羊膜上的血管。

麻烦我们的超声医生们以后尽量把这种不准确的描述和诊断改过来。
 
“帆状脐带插入”有那么可怕吗?

在单胎妊娠中,“帆状脐带插入”的发生率大约为1%左右,但是在单绒毛膜双胎中,发生率会高达15%,在前置胎盘中的发生率会高于正常位置的胎盘。

由于血管附着在羊膜上面,如果发生胎膜的破裂的话,就会导致血管的破裂和出血,这会导致胎儿在数分钟内死亡。但是这种情况并不常见,其发生的两个前提条件是:有帆状附着的血管,血管位于或靠近宫颈口,这就是所谓的“血管前置”。如果只有帆状附着的血管,但是并不存在“血管前置”,一般情况下发生血管破裂的概率很小。

虽然“帆状脐带插入”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可怕,但是还是要引起重视。这种附着在膜上的血管还会容易扭结和受压,导致胎儿的血供减少,胎心变化,如果这种情况持续存在,可能会导致胎儿的死亡。

在单绒毛膜双胎中,帆状附着被认为和胎儿生长受限和胎儿生长不一致有一定的关系,所以要定期随访。

临床上并不推荐常规对脐带的胎盘插入部位进行检查和评估,因为在低风险孕妇中进行筛查会额外消耗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并没有证据显示这样做有更多的益处,反而会增加孕妇的焦虑,导致过度的产前监测和不必要的干预。 

也没有证据显示早一点引产或选择性剖宫产会改善围产儿结局,多数的专家意见是自然临产和阴道分娩。但是一般不建议期待至40周以上,因为孕40周以后羊水量会减少,这样附着在胎膜上的血管更容易受压。

“帆状脐带插入”的临床处理原则

如果发现脐带帆状附着,临床的处理建议是:

对胎儿的结构进行详细的超声检查,包括评估是否有前置血管存在,如果存在前置血管,需要择期行剖宫产。

每4-6周评估一次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及时发现胎儿生长受限和胎儿生长不一致。

36周以后每周进行至少一次的胎心监护检查,了解是否存在因为血管扭结或压迫而导致的胎心率的变化。

一旦临产,及时入院观察,持续行电子胎心监护,发现可能存在的胎儿宫内缺血缺氧的情况。

如果没有自然临产,在40周引产。

总结一下:绝大多数的帆状脐带并不可怕,也不需要常规做剖宫产,但是需要在临产以后密切观察。
 
本文作者:段涛医生
本文地址:http://www.wjbb.com/know/1677
原文出处:http://apps.weibo.com/5076516542/8s0ZkcjX 收起阅读 »

马博士谈营养之四七零:天啊,生吃酱油能得肝癌?!

 几年前网上就开始流传有关“生吃酱油”得病的帖子,前阵子这个话题又被拿出来进行冷饭热炒,说是“生吃酱油必得肝癌”。这种传言着实吓到了不少网友:在家里拌个凉菜蘸个饺子什么的搁点酱油再正常不过了,竟然会得肝癌?!这必须一探究竟。 【酱油分类】 酱油是日常生活中...
继续阅读 »

 几年前网上就开始流传有关“生吃酱油”得病的帖子,前阵子这个话题又被拿出来进行冷饭热炒,说是“生吃酱油必得肝癌”。这种传言着实吓到了不少网友:在家里拌个凉菜蘸个饺子什么的搁点酱油再正常不过了,竟然会得肝癌?!这必须一探究竟。

【酱油分类】

酱油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调味料,担当着为我中华美食上色提味提鲜的重任,平常做个红烧、酱味的菜肴都离不了它。

根据生产工艺酱油分为“酿造酱油”和“配制酱油”。

1、酿造酱油:以大豆、小麦等为原料,经微生物发酵制成。

2、配制酱油:以酿造酱油为主体,与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食品添加剂等配制而成。

3、从用途来看,酱油又可分为“烹调酱油”和“餐桌酱油”。

4、烹调酱油:不直接食用,适用于烹调加工的酱油。

5、餐桌酱油:既可以直接食用,又可用于烹调加工的酱油。


通俗点讲,烹调酱油是做菜用的,餐桌酱油是可以当调料直接吃的。网上说的不能生吃的酱油就是指烹调酱油。

两种酱油既然用法不同,对它们的卫生要求也就有所区别。餐桌酱油可以不加热直接吃,在微生物方面的规定自然要比烹调酱油略严格。我国《酱油卫生标准》(GB2717-2003)规定餐桌酱油的菌落总数不得超过30000cfu/ml,而对烹调酱油没有这条要求。

照这么说,烹调酱油是不是就不安全了呢?当然不是!在食品安全方面,致病菌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菌落总数只是一个卫生学概念,用来反映食品生产过程的卫生状况,菌落总数≠有害菌。无论烹调酱油还是餐桌酱油,国家标准中都明确规定不得检出致病菌。

【致癌“嫌疑犯”】

说酱油致癌,主要是针对这几样东西:

嗜盐菌:有人说酱油中存在嗜盐菌,能长期存活。没错,酱油确实可能被嗜盐菌污染,但这样的酱油会让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跟肝癌却搭不上边。

黄曲霉毒素:有人说酱油中的黄曲霉毒素会导致肝癌。这一点也说不通,国家标准中明确规定,无论烹调酱油还是餐桌酱油,黄曲霉毒素B1都不得超过5μg/L。食用合格酱油就不用担心黄曲霉毒素的问题。

4-甲基咪唑:有人说酱油中存在致癌物4-甲基咪唑。这种物质来自酱油中添加的焦糖色,采用某些工艺生产的焦糖色中可能会生成少量4-甲基咪唑。首先,不是所有酱油都有4-甲基咪唑;其次,即使有,也只是微量的,每天从酱油中吃进去的那点4-甲基咪唑不足为惧;第三,4-甲基咪唑的致癌性只在部分动物试验中观察到,目前并没有人类因摄入4-甲基咪唑致癌的证据。

亚硝胺:有人说酱油与唾液中的亚硝酸盐混合后会产生致癌物亚硝胺。理论上亚硝酸盐可以与胺类反应生成亚硝胺,但这个过程依赖亚硝酸盐和胺类的量,以及特定的pH值、温度和某些微生物的存在。实际情况下,只要不是大量摄入亚硝酸盐,就无需担心亚硝胺的问题。

【放心吃酱油】

作为一种调味品,酱油的食用量并不大,只要购买正规合格的酱油,不需要担心这样那样的物质。生吃熟吃也无需纠结,如果真的致癌,生吃熟吃都一样。

虽说烹调酱油即使生吃问题也不大,但酱油既然分了“烹调”和“佐餐”两种,那么最好还是按照规矩来,做菜就用“烹调版”的,蘸饺子拌凉菜就用“佐餐版”的。

应该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正规酱油产品,不要随意购买未经任何检测的散装酱油。而且酱油是以大豆、小麦等原料发酵而成,营养丰富,保存不当容易发生霉变。开封后的酱油要放在阴凉地方密闭保存,但也不要长时间存放。
 
本文作者:马冠生
本文地址:http://www.wjbb.com/know/1676
原文出处:http://weibo.com/p/2304185d5947690102yf3m 收起阅读 »

马博士谈营养之四六九:掀起这乳、那奶的盖头来

 近年来,酸奶一直是健康界的宠儿,广告宣传也是铺天盖地。多数消费者都知道喝酸奶能补充蛋白质和钙质,还能补充肠道益生菌。除了酸奶,还有一些口味类似的产品,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酸奶。 酸奶,学名叫发酵乳,是以生牛(羊)奶或奶粉为原料发酵而成的乳制品。目前市面上的酸...
继续阅读 »

 近年来,酸奶一直是健康界的宠儿,广告宣传也是铺天盖地。多数消费者都知道喝酸奶能补充蛋白质和钙质,还能补充肠道益生菌。除了酸奶,还有一些口味类似的产品,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酸奶。

酸奶,学名叫发酵乳,是以生牛(羊)奶或奶粉为原料发酵而成的乳制品。目前市面上的酸奶品牌很多,种类更是数不胜数。这些包装、规格、口味各异的酸奶首先可以根据是否含有活菌,分为活菌型和杀菌型。

活菌型酸奶中含有活性乳酸菌,需要冷藏保存,保质期往往只有二十天左右。

杀菌型酸奶是近一两年来兴起的酸奶新品种。这种酸奶经过乳酸菌发酵后又进行了灭菌处理,不含活菌,因此常温保存即可,而且保质期比较长,可达数月。

除了真正的酸奶,市场上还有一些所谓的“酸酸乳”、“乳酸奶”等“伪酸奶”。这类产品基本是由水、少量牛奶或奶粉、白砂糖、乳酸或柠檬酸等成分配制而成,由于它含奶量很少,实际上属于饮料,而不是乳制品,也不含活菌,营养价值比较低,购买时要与真正的酸奶区别开来,不要觉得口味好就是有营养。

还有一类被称作“活性乳酸菌饮料”的畅销产品。这类产品奶含量也不高,但含有数以亿计的活性乳酸菌。大家喝酸奶一是为了奶中的多种营养素,二是为了益生菌。活性乳酸菌饮料可以说是主打其中的一个方面,也就是益生菌。

酸奶虽好,喝起来还是有不少讲究的。

购买酸奶要注意几点信息:

食品标签:标签要看配料表第一位是不是生牛乳,如果是水,就要当心是披着酸奶外衣的饮料了。另外要看是不是活菌型产品,如果喝酸奶是为调节肠道菌群,那灭菌型产品可没多大用处。

生产日期:生产日期不仅是看有没有过期,还要看购买时距离生产日期有多久。酸奶生产完成后,其中的活性乳酸菌就会逐步衰减,即使低温冷藏也无法完全阻止其死亡的脚步,所以距离生产日期越长,意味着活菌数量越少。

储存环境:酸奶的储存环境非常重要,如果是需要低温冷藏的产品,商户长期置于室温下,很容易发生变质。

酸奶不能加热。有些人怕吃生冷的东西,酸奶从冰箱拿出来时比较凉,就索性像牛奶一样热一热再喝。如此一来酸奶中的乳酸菌便会死亡殆尽,不仅口感变差,营养价值也大打折扣。

酸奶含有一定量的添加糖,要适量食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建议每天膳食中添加糖的摄入量不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市面上的普通酸奶每百克含糖10多克,可见,酸奶虽好,不宜过量食用。乳酸菌饮料的含糖量每百毫升15克左右,同样也需要注意不宜过量饮用。
 
本文作者:马冠生
本文地址:http://www.wjbb.com/know/1675
原文出处:http://weibo.com/p/2304185d5947690102yf04 收起阅读 »

马博士谈营养之四六八:酸奶抗癌,是真的吗?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魏复盛在武汉工商学院第十二期长江生态讲坛上提出,酸奶中的益生菌可阻止致癌物镉的吸收,所以食用酸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抗癌的功效。这个观点让很多人一下子来了精神!近年来,癌症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让人们在生活中谈“癌”色变,能够抗癌的食物当然...
继续阅读 »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魏复盛在武汉工商学院第十二期长江生态讲坛上提出,酸奶中的益生菌可阻止致癌物镉的吸收,所以食用酸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抗癌的功效。这个观点让很多人一下子来了精神!近年来,癌症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让人们在生活中谈“癌”色变,能够抗癌的食物当然也就广受老百姓的追捧。

近年来,酸奶一直是健康界的宠儿,广告宣传也是铺天盖地。多数消费者都知道喝酸奶能补充蛋白质和钙质,还能补充肠道益生菌。但说起“抗癌”,酸奶真能担此重任吗?

喝酸奶对健康的益处主要来自它的两大当家花旦:奶和益生菌。酸奶是由牛奶发酵而成,同样是优质蛋白质和钙的良好来源。而且,很多人喝纯牛奶后容易出现腹胀、腹泻、腹痛等乳糖不耐受的症状,而发酵后的牛奶中乳糖部分分解,能有效缓解不适症状。

酸奶的另一当家花旦就是所含的益生菌,主要是乳酸菌,因能发酵糖类产生乳酸而得名。普通人肠道中有益菌和有害菌共存,并且此消彼长。如果有益菌比例减少,有害菌占据主导地位,就会出现炎症、便秘等不良反应。酸奶中的益生菌就是为了给肠道输送“新兵补给”,防止“敌人(有害菌)”反扑。

乳酸菌在肠道中能够有效抑制有害菌增长和产生有害物质,维持健康的肠道环境,改善便秘。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肠癌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肠癌的发生被认为是多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而肠道微生态系统的平衡是预防肠癌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酸奶摄入乳酸菌,有助于维持肠道菌群平衡、改善肠道微环境。研究认为,乳酸菌可能是通过结合或降解潜在的致癌物质、产生抗癌物质、抑制肿瘤生长,以及提高机体免疫力等机制预防肠癌发生。

近年来的研究还发现,某些乳酸菌对镉有良好的耐受和吸附能力,能降低小鼠肠道对镉的吸收率,促进镉通过粪便排出体外,从而降低肝脏和肾脏中的镉含量。

镉,是一种毒性很强的重金属,很容易在体内蓄积。镉是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所确定的人类致癌物。目前镉污染已成为较为严重的环境健康问题。乳酸菌通过降低机体对镉的吸收,可以减轻镉对健康的损害,间接发挥抗癌作用。
 
本文作者:马冠生
本文地址:http://www.wjbb.com/know/1674
原文出处:http://weibo.com/p/2304185d5947690102yet8 收起阅读 »

怀孕生孩子那些事 之 怀孕的好处

 怀孕不是怀春,怀孕以后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不适:恶心、呕吐,腿抽筋,腰酸背痛等。 生孩子不是生病,是生理过程,对于大多数的孕妇来讲,这些不适只不过是孕期的临时症状,生完孩子就好了。 怀孕的好处不仅仅是你可以有个可爱的孩子,还有其他一些你想不到的额外的好处。...
继续阅读 »

 怀孕不是怀春,怀孕以后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不适:恶心、呕吐,腿抽筋,腰酸背痛等。

生孩子不是生病,是生理过程,对于大多数的孕妇来讲,这些不适只不过是孕期的临时症状,生完孩子就好了。

怀孕的好处不仅仅是你可以有个可爱的孩子,还有其他一些你想不到的额外的好处。

PCT(Pregnancy Challenge Test)妊娠负荷试验

这是我发明的名词之一,意思是说对于女性来讲,怀孕是一次对身体检查的很好的机会,是一次大考。

如果孕期一切正常,恭喜你!说明你进入中年以后患各种慢性病的机会比较少。如果你发生了妊娠期糖尿病,那么未来你患糖尿病的风险要比别人至少高3-5倍;如果你发生了妊娠期高血压,那么你未来发生慢性高血压的风险也是明显上升,其他器官和系统的问题可以以此类推。

在妊娠期早发现是一种很好的预测和预警,告诉你需要去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

怀孕可以减少癌症的发生风险

临床研究发现,对于乳腺癌,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来讲,怀孕是一种很好的保护因素,怀孕的次数越多,怀孕的年龄越轻,这种保护效果越好。

当然,不是鼓励大家生非常多的孩子和过早生育,我们还要考虑到频繁怀孕和过早怀孕本身所带来的风险。

怀孕减少这几种癌症发生风险的主要原因可能有两种:长达10个月的高水平孕激素的保护作用,以及长达一年多甚至数年的孕期+哺乳期的卵巢不排卵。

另外研究还发现,坚持母乳喂养对于某些癌症的发生,例如乳腺癌来讲,也是一个很好的保护因素。

怀孕可以“助性”

对于不少女性来讲,怀孕是一个对于“性”的一个很好的再发现机会。首先,不少人会在孕期做“春梦”,在春梦中会达到高潮,有些人是在春梦中第一次体验到高潮,并从此以后一发不可收拾。

其次,在过了早孕期的恶心呕吐等早孕反应以后,到了中孕期,很多准妈妈会觉得状态很好,甚至比没有怀孕的时候还要好。由于怀孕以后盆腔的血流明显增加,不少女性对于性的敏感度会提升,会更容易达到高潮,有些人会在这个阶段感受到人生中的第一次高潮,甚至是在一次性生活获得多重高潮。

怀孕以后性趣增加的另外一个可能的原因是怀孕以后随着雌孕激素水平的上升,雄激素的水平也会上升,无论是男性和女性,控制性欲libido的都是雄激素。

怀孕可以让你养成很好的健康习惯

大家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多喝酒会对身体不好,也知道健康的生活习惯要包括多运动,要控制饮食,要控制体重。

然并卵,明白了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明白归明白,做起来却是另外一回事,平时你会有一百种理由和借口去不遵守健康的生活习惯。

但是怀孕以后,为了孩子的健康,就可以做到这一切。孩子是最大的理由和动力,这也是母爱伟大的一种体现。当然,身边的婆婆妈妈和老公的监督也是另外一种养成健康习惯的保障。

戒掉各种坏习惯,多运动,多呼吸新鲜空气,适量、均衡和多样化的饮食除了保障孩子的健康以外,还可以让你控制好体重,控制好血糖,从此以后就爱上了健康的生活方式。

10个月的时间足够长,可以让你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

有不少准妈妈后来告诉我,在我不断的督促和鼓励之下(好吧,是唠叨之下),就是通过这10个月的坚持,她们就此改掉了很多不好的毛病,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觉得身心状态都特别棒。

怀孕让痛经走开

不少人在没有怀孕之前都会有痛经,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的痛经,怀孕以后不来月经了,也就不存在痛经了。

生完孩子,停止母乳喂养以后,月经还是会回来。

不少人会惊喜地发现,生完孩子以后痛经的程度会减轻,痛经的频率也在下降,有些人的效果还要好,从此以后就和痛经Bye-Bye了。

痛经的发生与程度主要和前列腺素的水平以及前列腺素的受体相关。现在临床上治疗痛经的其中一个主要的药物就是孕激素,孕激素可以通过调整前列腺素的水平和前列腺素的受体数量来减轻痛经的程度。

怀孕相当于连续进行了长达10个月的大剂量孕激素治疗,这些激素是天然的孕激素,没有任何副作用,所以很容易让痛经走开。

怀孕会让你的感觉变得敏锐

怀孕以后,很多准妈妈的味觉和嗅觉会发生改变,会变得越来越敏锐。在吃饭时你能感受到怀孕以前你从来没有感受过的各种各样的味道,你能体会到每一道菜的微妙差异,你会成为整个餐桌上的美食家。

当然也会有些副作用,那就是也有可能会感受到一些怪味道。

怀孕以后,你的嗅觉会变得很灵敏,有的人说自从怀孕以后鼻子就像狗鼻子一样的灵敏。可以闻到多数人闻不到的各种气味,特别是异味。

从人类进化的角度来看,这种味觉和嗅觉的改变是人类演变出来的一种自我防护机制。可以让孕妇能够早点发现各种环境和食物当中可能会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让你远离危害。

还有什么其他的好处?可能你们知道的要比我多,体会的要比我深,不妨在留言区一起来分享一下。

本文作者:段涛医生
本文地址:http://www.wjbb.com/know/1673
原文出处:http://apps.weibo.com/5076516542/8s0ZkcjX 收起阅读 »

马博士谈营养之四六七:为何“铝”禁不止,“铝”教不改?

 微量元素是指人体内含量小于体重0.01%的矿物质。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是指人体有机结构的必需成分,并且必须通过食物摄入;如果从饮食中摄入量不足时,将导致某一种或某些重要生理功能的损伤。 1、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有8种:碘、铁、锌、硒、铜、钼、铬、钴; 2、人...
继续阅读 »

 微量元素是指人体内含量小于体重0.01%的矿物质。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是指人体有机结构的必需成分,并且必须通过食物摄入;如果从饮食中摄入量不足时,将导致某一种或某些重要生理功能的损伤。

1、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有8种:碘、铁、锌、硒、铜、钼、铬、钴;

2、人体可能必需的微量元素有5种:锰、硅、镍、硼、钒等;

3、具有潜在毒性,但低剂量时,对人体可能具有必需功能的微量元素有8种:氟、铅、镉、汞、砷、铝、锂、锡。

铝就属于第三类中的一种

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之前的人都记得,家里都存有一种叫白矾或明矾的物质,从水井里打上的水质不好时,放点白矾帮助沉淀,炸油条都要放点白矾,…….白矾的主要成份是十二水合硫酸铝钾,当白矾作为食品添加剂时,这是铝的主要食物来源。我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禁止把白矾作为食品添加剂。但由于传统习惯和各种原因,有些食品中的铝含量还是超标。

含铝添加剂被广泛用来加工食品,如作为膨松剂用于面制品;作为固化剂用于加工海蜇;作为抗结剂用于食物配料粉中;还可作为色靛用于糖衣、糖果染色。因此,由于使用含铝添加剂导致加工面制品、粉条、海蜇、膨化食品等可能含有较高含量的铝。国际食品添加剂专家组织(JECFA)指出,食用加了含铝添加剂的食物是人群摄入铝的主要途径。

铝在地壳中含量非常丰富,是我们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的一种金属元素,人们可能通过食物、饮水、空气和含铝药物会接触到铝,但一般情况下经饮水、呼吸空气和服用药物等摄入的铝含量很低,主要的摄入途径是食品。

食品中的铝主要有三个来源:

1、天然存在于食物中的铝。虽然铝天然存在于食品,但绝大多数食品中的天然存在的铝含量较低,小于5mg/kg;

2、从铝制炊具和容器中迁移出的铝。使用铝制烹饪用具和锡纸可能导致铝会少量迁移到食物中,但这种情况使食物铝含量增加的幅度往往是很少的。

3、加工过程中使用含铝添加剂。一般情况下经食品摄入的铝主要源于第三种情况,即来自食品中的含铝添加剂。

铝对人体的危害有哪些呢?

研究发现,长时间摄入铝会对人体产生慢性毒性,神经系统是铝的毒作用主要靶器官。铝经胃肠吸收后,主要积聚于骨骼,引起骨质疏松和软骨病,并且较难排出体外。铝超标对儿童的影响更大,因为铝会影响钙磷代谢,从而对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造成一定影响,严重影响孩子骨骼的生长,还会引起婴幼儿的神经发育受损导致智力发育障碍。目前没有证据表明铝具有致癌性,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认为铝元素不是人类致癌物。

鉴于过量摄入铝对健康的危害,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将铝的容许摄取量定为每周每公斤体重2毫克。尽管我国在污染物限量标准中取消了铝的指标,但是在《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中对含铝食品添加剂进行了重新评估,撤销酸性磷酸铝钠、硅铝酸钠和辛烯基琥珀酸铝淀粉等3种食品添加剂,调整了硫酸铝钾和硫酸铝铵的使用范围,不再允许膨化食品使用含铝食品添加剂,把以前可以使用在面制品中的含铝添加剂缩小到只能在油炸面制品使用,明确规定了铝在豆制品、油炸面制品、焙烤食品、虾味片以及煎炸粉中的残留量小于等于100mg/kg,在即食海蜇中残留量小于500mg/kg。

尽管铝没有致癌性,但长期食用会对人体带来健康危害。预防措施包括:

1、食品生产企业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规范使用含铝食品添加剂。

2、监管部门应当积极落实监管责任。

3、不吃或少吃含铝食品如油条、馒头等发酵面制品以及膨化食品。

4、尽量避免使用铝制炊具烹制食品。
 
本文作者:马冠生
本文地址:http://www.wjbb.com/know/1672
原文出处:http://weibo.com/p/2304185d5947690102yeeb 收起阅读 »

马博士谈营养之四六六:大雪:你乱你的炖,我煲我的汤

 大雪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意味着深冬来临。在北方,特别是东北,眼瞅着天气预报都觉得浑身打哆嗦;而在南方,虽不及东北酷冷,但也足够让南方人民憧憬北方神物“暖气”。 有道是“冬天进补,开春打虎”,冬季一直是民间食补良机。这个时节应该适当多吃一些营养丰富的食物,比...
继续阅读 »

 大雪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意味着深冬来临。在北方,特别是东北,眼瞅着天气预报都觉得浑身打哆嗦;而在南方,虽不及东北酷冷,但也足够让南方人民憧憬北方神物“暖气”。

有道是“冬天进补,开春打虎”,冬季一直是民间食补良机。这个时节应该适当多吃一些营养丰富的食物,比如瘦肉、鱼类、蛋类、奶制品、豆类和坚果等,有助于提高免疫功能,增强人体的御寒和抗病能力。但南、北方“冬补”的形式却不尽相同。

【“乱炖”,要“乱”还要“炖”】

东北老百姓冬季来临偏爱“炖”菜,像“猪肉炖粉条”、“小鸡炖蘑菇”、“排骨炖豆角”等都是经典的曲目。其精髓在于:一要“乱”。“乱”,就是什么菜都能往锅里放。各种菜品的任意混搭着实让人喜爱,也能满足不同口味的需求。常见的经典食材有:五花肉、土豆、茄子、豆角、青椒、粉条等。如有其他嗜好,只要锅足够大,统统笑纳即可!二要“炖”。“炖”听上去简单粗暴。相比大东北严寒的气候,唯有“炖”的火力才能一解心头之寒!试想:一大锅热气腾腾的乱炖上桌,众人团座,寒冷那都不是事儿!而且,这种效果显然是一般炒菜无法相提并论的。东北乱炖虽然做法简单,但其中所含的营养成分却比较全面。总的来说,荤素搭配,菜薯相佐都是标配,再添点其他辅料。《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提倡一天吃12种以上的食物,来一锅乱炖,少说也能吃上五六种!不错吧!快快炖起来~

【煲汤,要滋补,更要美味】

大雪节气到,北方已经白雪皑皑,南方还花红树绿,正是煲起各种滋补靓汤的好时候!相较北方寒冷中粗犷的乱炖,南方的煲汤显得雅致了许多。煲汤的精髓在于“煲”的火候和时候。微微小火,看似难成大器,但经久不衰的火候,不仅能够煲出汤的特有滋味,更能带给人一种宁谧的温暖。头牌的美味靓汤有“党参黄芪炖鸡汤”、“虫草炖鸭汤”、“西红柿牛腩汤”、“山药羊肉汤”等。这些花式滋补汤多以鸡、鸭、鱼、肉为主要原料,喝汤同时吃肉,可以获得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再辅以山药、枸杞、大枣、生姜等温补配料,实为不可抗拒的滋补佳品。

【美食备忘录】

大雪时节除了南北经典的“炖”和“煲”大PK,有几种应景的美食也不得不提。

美食备忘之一:羊肉。我国很多地方在大雪节气后喜爱吃羊肉进补。羊肉可以有很多做法,冬天采用炖、焖最为适宜,营养成分损失少,口味好。涮羊肉属于大众所爱,火锅调料能够掩盖羊肉本身的膻味,更合乎一般人口味。但涮羊肉容易不知不觉吃进过多油脂和盐分,应注意控制底料和调料的量。

美食备忘之二:大雪莫忘吃“三雪”。有些地方在大雪节气讲究吃“三雪”。所谓“三雪”,就是雪藕、雪菜和雪梨。光听名字就感觉跟大雪节气很配。冬季在食用大量优质蛋白质进补的同时吃点“三雪”,更有利膳食平衡,还有助于缓解寒冷干燥的天气给身体带来的不适。

美食备忘之三:腌肉虽香莫贪食。我国南方部分地区素有“大雪”腌肉的习俗,有句老话儿说得好:“大雪把肉腌,大年把嘴填”。腌菜和腌肉的习俗主要是由于过去食物保存条件有限,用加盐和风干的方式可以延长食物保质期。但腌制食品含盐量高,还可能含有亚硝酸盐等物质,不宜多做或多吃。
 
本文作者:马冠生
本文地址:http://www.wjbb.com/know/1671
原文出处:http://weibo.com/p/2304185d5947690102ye8w 收起阅读 »

马博士谈营养之四六五:地三鲜,鲜是鲜啦,油可吃进去不少!

 民间素有“立夏之日尝地三鲜”之说,这里的地三鲜指的是:苋菜、元麦和蚕豆(或蒜苗)。由于各地气候、时令蔬菜的差异,近年来地三鲜发生了变化。如今百姓餐桌上常说的地三鲜,起源于东北,主要是指用土豆、茄子和青椒做成的一道家常菜。东北版地三鲜油润香滑,入口留香,饱受大...
继续阅读 »

 民间素有“立夏之日尝地三鲜”之说,这里的地三鲜指的是:苋菜、元麦和蚕豆(或蒜苗)。由于各地气候、时令蔬菜的差异,近年来地三鲜发生了变化。如今百姓餐桌上常说的地三鲜,起源于东北,主要是指用土豆、茄子和青椒做成的一道家常菜。东北版地三鲜油润香滑,入口留香,饱受大众喜爱。注重健康的吃货们都知道,肉吃多了容易让身体“这高那高”的,烦!烦!烦!地三鲜的主角全都是“土生土长”,对健康应该是大有益处才对!可是,由于制作的过程,地三鲜还真不是“吃素”的!

【地三鲜的身世】

做地三鲜时,“三鲜”的配比大概是土豆1个、茄子1个、青椒2个。首先把它们洗净,土豆和茄子去皮后,切成滚刀块,辣椒则用手掰成小块。下一步是把“三鲜”过油炸,土豆炸至金黄色,茄子炸软,青椒稍微过油,然后捞起沥油备用。锅里留少许底油,烧热后,放入姜、蒜、酱油等调料炒香,再倒入炸好的土豆、茄子和青椒,添加盐、糖、鸡精等调味料,炒匀后即可出锅了。看似平淡无奇,且看“鲜”字评说。

【地三鲜≠吃素】

不同地区地三鲜的做法略有差异,所用的配料也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原料都要:过油炸!炸!炸!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为什么过油炸?油脂在高温下与蔬菜融合,可以大大提供菜品得口感,茄子土豆青椒确为健康食材,但过油时让“三鲜”吃尽油水,两台“吸油机”土豆和茄子当仁不让,每250克配菜烹饪时的耗油量可达到30~40克之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建议,每人每天食用油的摄入量在25-30克。半斤菜对于一顿饭来说并不多,但吃进去的油却已超出一天的量。地三鲜虽名为素菜,却失去了素菜本该有的本分—清淡。为了解馋,猛吃几口无可厚非,但如果以“吃素”名义倾盘而尽,恐怕吃进去的能量并不比一顿肉少!另外,高温油炸会严重破坏蔬菜中的维生素。所以,为了健康,这个地三鲜怎么做,如何吃,还真地好好思量思量。

【老菜新做,美味健康两不误】

从营养搭配上来看,地三鲜确实为黄金组合:土豆已作为第四大主粮全民推广,茄子青椒都是蔬菜中维生素C的高段位选手,仅因为一个“油”字拆散实为可惜。在此,我们奉上一计:“过油炸”改“限油炒”。从地三鲜的口感来看,油多了虽然味香,少倒点却也不失本色。油水不够糊锅咋整?水淀粉淋上点完全木有问题。如此做出来的地三鲜,吃起来同样鲜香可口,却不油腻,更有利于健康。
 
本文作者:马冠生
本文地址:http://www.wjbb.com/know/1670
原文出处:http://weibo.com/p/2304185d5947690102ye4i 收起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