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生孩子那些事 之 孕期噪声的影响

 我的文章通常会在下午四点半以后发布,在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很多人正好是在下班的路上。这时候通常交通会比较繁忙,车很多,可能还会有人很不耐烦地在按喇叭,这时候外面马路上的噪声的强度大约为80分贝(dB),你听了可能会觉得不舒服,那你觉得肚子里的孩子听了会觉得舒...
继续阅读 »

 我的文章通常会在下午四点半以后发布,在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很多人正好是在下班的路上。这时候通常交通会比较繁忙,车很多,可能还会有人很不耐烦地在按喇叭,这时候外面马路上的噪声的强度大约为80分贝(dB),你听了可能会觉得不舒服,那你觉得肚子里的孩子听了会觉得舒服吗?

噪声不利于健康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很美好的事物,声音就是其中之一,有美妙的音乐,有鸟儿的鸣叫,有海浪的拍打,有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有天籁,有人声,有琴瑟和鸣。我们无法想象,如果这个世界失去了声音,会是多么无聊和可怕的情景。

但是,除了美妙的声音,这个世界上也有糟糕和可怕的噪声,这些噪声不仅仅会破坏我们的心情,还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噪声也是一种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污染。

噪声的强度是可以衡量的,以下是我们日常生活场景下的噪声强度和噪声可能对我们的影响。

从职业保护的角度来讲,工作环境的噪声程度不能太高,如果需要在高噪声的环境中工作的话,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并限制持续的工作时间。

一般的建议是:在90 dB的噪声环境中,持续工作时间不建议超过8小时,在95 dB的噪声环境中,持续工作时间不建议超过4小时,在100 dB的噪声环境中,持续工作时间不建议超过2小时,噪声强度超过115 dB的环境不适合工作。

在非职业状态下,环境的声音水平一般以白天夜晚平均声音水平(DNL)来表示。为了保护健康,美国环境保护署建议,在家庭环境中,清醒状态下,DNL不超过55 dB,在睡眠状态下,DNL不超过45 dB;在医院环境中,DNL在白天时不应超过 45 dB,在夜晚不应超过35 dB。

噪声对胎儿也有不良影响

在妊娠大约24周时,胎儿的听觉系统发育完成,出现听觉,到了妊娠28周,胎儿的听觉功能成熟。在一开始的时候,胎儿的听觉阈值要高于成人,大约为40 dB,在妊娠42周时,胎儿的听觉阈值下降到13.5 dB。

对于胎儿来讲,听到的声音是较低沉的,因为外界的声音要穿过妈妈的身体和羊水屏障,漂浮在羊水中的胎儿的耳鼓和中耳也无法很好的放大声音。所以,即使是妈妈听起来比较大的噪音,对于胎儿来讲,并不一定会那么大。

虽然噪声会对胎儿有不良影响,但是噪声的暴露要满足一定的条件,要loud enough and long enough,也就是说这种噪音的暴露要达到一定的强度,要持续比较长的时间。例如在工厂工作8个小时,噪音的强度达到90-100 分贝。这种强度的噪音不仅仅会增加新生儿听力丧失的风险,也会增加早产和低出生体重的风险。所以,建议孕妇要避免这种工作环境。

当然,由于一些既往的研究是来自于回顾性的分析,所以不同的研究会有不同的结论,不同的专家会有不同的说法。有些专家认为,孕妇所暴露的噪声强度不要超过115 dB,因为有些噪音虽让你听起来很响,但是声音传递到胎儿的耳朵时会衰减很多。

Q.孕妇可以看电影吗?


A.孕妇可以放心看电影,一是多数电影的声音强度一般在80 dB(吵闹一些的电影在80-100 dB),持续时间大约在2个小时左右,所以理论上是不会影响的到胎儿的听力的。

Q.如果噪声过大,孕妇需要佩戴听力保护器吗?

A.噪声过大,孕妇需要佩戴听力保护器,但是这只能保护你的听力,无法保护胎儿的听力。

总结一下

孕期长时间暴露于高分贝的噪声会增加新生儿听力丧失的风险,增加早产和低出生体重的风险。

孕妇应该避免长时间在高强度噪声环境中工作和生活。

短时间,生活环境的强度不高的噪声不会给胎儿带来不良影响,不必过于担心。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孕妇是可以看电影的。
 
本文作者:段涛医生
本文地址:http://www.wjbb.com/know/1689
原文出处:http://apps.weibo.com/5076516542/8s0ZkcjX 收起阅读 »

马博士谈营养之四七九:腊八节喝腊八粥

 腊八就是我国农历的十二月初八,属于我国传统的节日,民间素有“过了腊八就是年”的说法。“腊八”源自古代人们祭祀神灵、祈求丰收的习俗。相传这一天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又称为“法宝节”。 过腊八必不可少的是腊八粥,腊八这天家家户户都熬“腊八粥”喝;有的地方,不...
继续阅读 »

 腊八就是我国农历的十二月初八,属于我国传统的节日,民间素有“过了腊八就是年”的说法。“腊八”源自古代人们祭祀神灵、祈求丰收的习俗。相传这一天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又称为“法宝节”。

过腊八必不可少的是腊八粥,腊八这天家家户户都熬“腊八粥”喝;有的地方,不仅要喝粥,还要将“腊八粥”甩洒在门、篱笆、柴垛等上面,以祭祀五谷之神。

 “腊八”熬粥、喝粥的习俗,在我国江南、东北、西北地区仍保留,南方地区偏少。腊八粥中蕴含的意义相似,但各地腊八粥的组成和做法却各有特点。

北京的腊八粥:一般在白米里加入N种食材,包括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红枣、莲子、核桃等。粥的煮法也有讲究,按照传统,从腊月初七晚上半夜开始熬,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清晨。

山东的腊八粥:以粳米为主,配上莲子、百合、栗子、红枣、薏米、桂圆等熬制,盛入碗里还要加些雕刻成各种形状的水果,点缀出来样式好看。

山西的腊八粥:又叫“甜饭”,以小米为主,加上黄米、江米、豇豆、小豆、绿豆、小枣、红薯、花生、柿饼,掺在一起煮粥,备受当地人喜爱。

甘肃的腊八粥:多数地区腊八粥与北方相同,在有些地区讲究过“素腊八”,用大米掺上扁豆熬成稠饭,煮熟后配炸馓子、麻花同吃。

宁夏的腊八粥:除了大米和豆类,特色之处在于配上土豆,并用小麦面或荞麦面做成的“麦穗状”或小圆蛋的“雀儿头”加入煮制,出锅时倒入葱花油,咸淡可口。

陕北的腊八粥:俗称“焖饭”,一般以陕北黄软米或酒谷米为主,加上各种豆类,凑足八种。

江苏的腊八粥:分甜粥和咸粥两种口味,甜粥中加糖,咸粥里加入青菜和油。

浙江的腊八粥:一般用胡桃仁、松子仁、芡实、莲子、红枣、桂圆肉、荔枝肉等,香甜味美。

四川的腊八粥:除了花生、肉丁、黄豆、蚕豆之外,还会加入白萝卜等,做法多种,口味多样:酸咸麻辣。

【常喝粥,促营养】

各地腊八粥的用料虽不尽相同,但基本都是五谷杂粮的大杂烩,常见主料包括:大米、小米、小麦、玉米、高粱米、紫米、薏米、黄豆、红豆、绿豆、红枣、花生、莲子、桂圆、枸杞、栗子、核桃仁、杏仁、葡萄干等。从营养学角度来看,腊八粥营养丰富:粮谷类除了供能,还可以提供充足的B族维生素等;杂豆中富含膳食纤维及矿物质等;各类果仁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等。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每天要吃谷薯类食物250-400克,其中全谷类和杂豆类50-150克,薯类50-100克。说实话,如果不是天天喝粥,要想达到这个目标还不太容易。

本文作者:马冠生
本文地址:http://www.wjbb.com/know/1688
原文出处:http://weibo.com/p/2304185d5947690102ygnt 收起阅读 »

孕妇在孕期接种流感疫苗可大幅降低其婴幼儿患流感的几率

  一项最新的研究显示:孕期接种了流感疫苗的妈妈生的宝宝在出生前6个月内感染流感的风险显著降低。该项研究的作者呼吁,让更多的孕妇接种流感疫苗是一项公共卫生优先事项。 2016年5月3日犹他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儿科学在线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6月龄及以下的宝...
继续阅读 »

 
一项最新的研究显示:孕期接种了流感疫苗的妈妈生的宝宝在出生前6个月内感染流感的风险显著降低。该项研究的作者呼吁,让更多的孕妇接种流感疫苗是一项公共卫生优先事项。

2016年5月3日犹他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儿科学在线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6月龄及以下的宝宝中,孕期接种了流感疫苗的母亲和未接种流感疫苗的母亲的宝宝相比,流感实验室确诊病例数降低了70%,因流感而住院病例数降低了80%。健康档案分析显示,97%的婴儿流感实验室确诊病例其母亲孕期没有流感疫苗接种史。
 
该研究的第一作者,儿科助理教授,公共卫生学硕士Julie H. Shakib说:在婴儿出生的前6个月内,其免疫系统尚不能发挥作用,所以在这段时间他们需要通过其他途径获得流感抗体来抵御流感病毒。因此,妈妈们在孕期接种流感疫苗显然对她们的宝宝是有好处的。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一种广泛流行的疾病,临床表现多样,包括疼痛、寒战、发热、恶心和腹泻,这些症状可持续一周或更长时间。在美国,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死于流感,孕妇和新生的婴儿是流感死亡的高危人群。母胎医学专家Michael W. Varner(医学博士,教授,妇产系副主任,也是本项研究的共同作者)教授说:怀孕并没有增加感染流感的概率,但是因为怀孕期间机体各项生理机能的变化,一旦她们感染流感,则更容易进展为严重病例。

Shakib和他的同事检查了2005-2014年间共9个流感高发季节里超过24500份孕妇健康记录和超过24900份婴儿健康记录(因为婴儿健康记录包括双胞胎、三胞胎和多胞胎,所以婴儿健康记录多于孕妇健康记录)。这些记录中,大约10%(23383名)的孕妇称自己有孕期流感疫苗接种史,其余222003名孕妇则自报没有。

根据孕妇孕期是否有流感疫苗接种史将小于6月龄的宝宝的健康记录分为两组,研究发现,这两组宝宝的流感实验室确诊病例数和因流感住院病例数差异显著。在658例实验室确诊的婴儿流感病例中,有97%(638例)的宝宝其母亲孕期没有流感疫苗接种史。在这658例实验室确诊病例中,有151例因为流感而住院,其中有148例宝宝的母亲孕期没有流感疫苗接种史。
 
为了确认这种现象不是偶然情况,研究人员也检查了RSV(呼吸道合胞病毒,一种主要在冬季流行的呼吸系统传染病)的发病记录。研究发现,母亲孕期是否接种流感疫苗对其宝宝的RSV发病率并没有影响,这项研究证实了母亲在孕期接种流感疫苗确实能够降低其宝宝在出生后6个月内的感染流感的概率。

Carrie L. Byington博士说:虽然在H1N1大流行后孕妇中接种流感疫苗的比例有所上升,但依然不够。Carrie L. Byington博士是医学博士,传染病学专家,犹他大学健康科学临床与转化科学中心 (CCTS) 的主任,也是本研究的资深作者,为研究提供了很多帮助。

Byington博士同时也是犹他大学健康科学学院副院长,以及儿科学术事务、H.A.和Edna Benning Presidential Endowed Chair。他说到:这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在最近一次流感季,大约有50%的孕妇接种了流感疫苗,但我们希望这个数值能接近100%。

在2005-2014年间共9个流感季里,孕妇平均流感疫苗接种率只有10%。但是,在2009年6月和2010年9月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期间,流感疫苗接种率显著上升。因为在这期间,人们对于流感危害孕妇和宝宝的健康的意识有所增加。Varner 说:孕妇是流感感染的高危人群,所以在流感流行季和流感爆发期间应该接种流感疫苗。如果她们的护理人员没有提供该项措施,我会鼓励所有的孕妇主动向护理人员要求接种流感疫苗。

最近几年,产科医生和儿科医生在提高孕妇流感疫苗接种率方面密切合作,Byington、Shakib和 Varner希望未来这两个领域的大在该方面能有更多的合作。

Shakib说:我们真诚地希望能有更多的孕妇能在怀孕期间接种流感疫苗,这也是我们这项研究的核心价值所在。
 
中文翻译:木夕
本文地址:http://www.wjbb.com/know/1687
原文出处:http://unews.utah.edu/infants-much-less-likely-to-get-the-flu-if-moms-are-vaccinated-while-pregnant/ 收起阅读 »

马博士谈营养之四七八:听说,菠萝也变心啦?

 菠萝是很常见的热带水果,又叫凤梨,原产于美洲热带地区,如今我国福建、海南、广东、广西等地均有种植。菠萝鲜嫩多汁、营养丰富,能够生津止渴,还可以助消化,广受喜爱。 菠萝营养丰富,每百克果肉中含18毫克维生素C,胡萝卜素20微克,钙12毫克,锰1.04毫克,硒...
继续阅读 »

 菠萝是很常见的热带水果,又叫凤梨,原产于美洲热带地区,如今我国福建、海南、广东、广西等地均有种植。菠萝鲜嫩多汁、营养丰富,能够生津止渴,还可以助消化,广受喜爱。

菠萝营养丰富,每百克果肉中含18毫克维生素C,胡萝卜素20微克,钙12毫克,锰1.04毫克,硒0.24微克;菠萝还富含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矿物质和有机酸等,每百克菠萝肉含不溶性膳食纤维1.3克;菠萝还含有一种菠萝蛋白酶,具有分解蛋白质,促进消化的作用。在食用一顿肉类大餐后,菠萝是很合适的饭后水果。

【菠萝也有粉心的啦】

说到菠萝,大家都知道菠萝果肉是金黄色的;可是,不久前传来的消息:菠萝也变心了!最近,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了一种“粉心菠萝”,这种经过基因改造的新型菠萝的肉是粉色的。

菠萝的果肉呈现黄色主要是其中含的β-胡萝卜素比较多。菠萝中有一种能把红色的番茄红素转化成黄色的β-胡萝卜素的酶,所以让果肉呈现黄色。通过基因改造,使菠萝中这种酶的含量减少,就能保留更多的番茄红素,减少β-胡萝卜素的产生,从而让果肉呈现粉色。

关于这种菠萝的安全性,美国FDA经过评价认为,粉心菠萝的安全性和营养都跟普通菠萝一样,公众无需担忧。

单从成分改变来看,番茄红素(又称ψ-胡萝卜素)和β-胡萝卜素都是天然植物色素,安全性都很高。其中番茄红素存在于很多“红色系”蔬菜和水果中,如西红柿和西瓜,是让它们呈现红色或粉色的原因。β-胡萝卜素更是常见,胡萝卜、南瓜、木瓜等“黄色系”蔬菜水果中往往富含这种色素。

 

从营养角度看,番茄红素是自然界植物中所发现的抗氧化作用最强的物质之一。番茄红素强大的抗氧化能力使其具有多种保健功效,包括促进前列腺健康、预防心血管疾病、提高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以及防癌抗癌等。β-胡萝卜素也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同样能预防心血管疾病、抗癌等。β-胡萝卜素还是重要的维生素A原,在体内可以转化成视黄醇,发挥维持视觉功能和上皮组织健康、促进免疫功能等作用。

【菠萝的花式吃法】

菠萝的吃法很多,最简单最常见的就是直接生食。不过,菠萝中的蛋白酶和甙类物质对口腔粘膜具有一定的刺激性,会让人感觉发麻发涩和刺痛。部分过敏的人还可能出现胃肠不适和皮肤过敏等症状。所以,吃菠萝时,最好削去外皮后先用盐水浸泡半个小时左右。但即便如此,也很难完全破坏菠萝蛋白酶,某些敏感人群还是容易感到不适。

菠萝最安全的吃法还是“熟吃”。加热可以使酶变性失活,就不会产生任何不适感了。而且加热之后,菠萝中的膳食纤维会得到软化,从而减轻对胃肠的刺激,更适合胃肠功能较弱的人群。菠萝咕咾肉、菠萝炒饭、菠萝鸡、菠萝牛肉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菠萝还常被用于加工罐头、制作果酱等。制作糕点也是菠萝的强项,它独有的香气受到很多人的喜爱,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凤梨酥了吧。

本文作者:马冠生
本文地址:http://www.wjbb.com/know/1686
原文出处:http://weibo.com/p/2304185d5947690102ygj6 收起阅读 »

马博士谈营养之四七七:新年,各国吃什么?

 今天是2017的第一天,辞旧迎新,除了载歌载舞等各种活动,少不了的是吃喝。今天就一起来一趟环球美食之旅,看看各国迎接新年都吃什么! 第一站——中国 国人过阳历新年的热情,远不如过我们自己传统的新年-春节的热情高涨。但不少家庭也意思意思,做上几个菜,喝点小酒...
继续阅读 »

 今天是2017的第一天,辞旧迎新,除了载歌载舞等各种活动,少不了的是吃喝。今天就一起来一趟环球美食之旅,看看各国迎接新年都吃什么!

第一站——中国
国人过阳历新年的热情,远不如过我们自己传统的新年-春节的热情高涨。但不少家庭也意思意思,做上几个菜,喝点小酒,一般也会包饺子。年糕也是不少家庭特别是南方喜爱的新年美食,有“年年高”的寓意。

第二站——韩国
韩国新年一般吃年糕汤和打糕。年糕汤是经典的韩国传统食物,韩国人在新年第一天一定要喝一碗年糕汤,如果不喝就不能长大一岁。打糕也是韩国人不可缺少的新年美食,用糯米饭捶打而成。

第三站——日本
日本新年要吃荞麦面,寓意健康长寿。按照传统,新年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聚在一起吃荞麦面。据说谁家面条长,来年的运气就好。荞麦面是日本人民祈求幸福的食品,在日本人心目中有着特殊地位,又被称为“年面”。

第四站——新加坡
新加坡新年一般要吃“捞起鱼生”,又叫捞鱼生,以生鱼条等可生吃的鱼肉条为主食材,搭配各种五颜六色的蔬菜丝和水果丝。寓意“风生水起”,寄托了对来年幸福生活的希望,有很好的兆头。捞鱼生时,大家围坐一桌,不断喊道“捞啊!捞啊!发啊!发啊!”,而且要越捞越高,以示步步高升。

第五站——越南
在越南,新年要吃“方粽”,是一种外形比较方、个头比较大的粽子,有点像我们的糯米鸡。全家人要在新年之时一起分吃,还可以把它作为礼品互相赠送。

第六站——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人最传统的新年食品是椰浆饭。颜色奶白,散发浓浓的椰香的椰浆饭是马来西亚餐馆中的常客,深受喜爱。

第七站——美国

美国人在元旦要吃鲱鱼。原因有两个,一是鲱鱼总是成群结队地游弋,象征着一个大家族的富裕繁荣,二是鲱鱼在水中总是向前方游进,吃了它,寓意在新的一年中不断进步,超越自我。

第八站——西班牙
西班牙人过新年要一家人聚在一起吃葡萄。新年十二点的钟声刚开始敲响,大家便争着吃葡萄。谁能伴着钟声吃掉12颗葡萄,就能在新的一年里月月顺心如意。每颗葡萄还有不同的寓意,比如“求平安”、“求和睦”、“避难”、“祛病”等。

第九站——意大利
意大利人新年之时家家户户都要吃蜂蜜汤团,取意“生活富有、圆满、甜蜜”之意,跟我们国家的汤圆寓意相似。过新年的时候谁吃得多,来年就更幸福。意大利人新年还流行吃小扁豆,因为形似硬币,意大利人将它作为富裕的象征。

第十站——希腊
在希腊,过新年之时家家都要做一种“圣瓦西利斯”面包(Vassilopita),里面放一枚银币。主人将做好的面包切成好多块,分给家人或亲朋好友。谁吃到带银币的那一块,就是新年最幸运的人,大家会纷纷向他祝贺。

本文作者:马冠生
本文地址:http://www.wjbb.com/know/1685
原文出处:http://weibo.com/p/2304185d5947690102ygbn 收起阅读 »

马博士谈营养之四七六:核桃油—高端大气上档次,美味营养有内涵!

 核桃油是以核桃仁为原料压榨,同时进行适当加工而成的植物油,是一种高档的食用油。它的高档可不只体现在价格上,更重要的是营养健康方面的高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它到底高档在哪儿。 【必需脂肪酸比例佳】 油脂中最重要的成分就是脂肪酸。人体需要两种必需脂肪酸:ω...
继续阅读 »

 核桃油是以核桃仁为原料压榨,同时进行适当加工而成的植物油,是一种高档的食用油。它的高档可不只体现在价格上,更重要的是营养健康方面的高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它到底高档在哪儿。

【必需脂肪酸比例佳】

油脂中最重要的成分就是脂肪酸。人体需要两种必需脂肪酸:ω-6系列的亚油酸和ω-3系列的α-亚麻酸,它们对于维持机体正常代谢必不可少;由于人体自身不能合成这些必需脂肪酸,因此,必须从食物中获取。我们平时吃的植物油就是机体获取必需脂肪酸的最重要来源。

超市货架上的植物油种类很多,常见的有花生油、大豆油、玉米油、菜籽油等。这些植物油看起来都差不多,吃起来是否也一样呢?让必需脂肪酸构成数据来告诉我们答案。
 
显然,不同植物油中必需脂肪酸的含量和构成大不相同。核桃油中人体必需脂肪酸含量高达70%以上,特别是α-亚麻酸含量更是远高于花生油、玉米油等常用植物油。

α-亚麻酸不仅对于心血管健康重要,同时还是DHA和EPA等生理活性物质合成的前体物,有助于大脑、神经及视网膜的发育和健康。

多项研究表明,ω-6与ω-3脂肪酸摄入比例不科学是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过敏性疾病及癌症的重要影响因素。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膳食中ω-6和ω-3脂肪酸的适宜比例为(5-10):1。日本提出的ω-3脂肪酸摄入量更高,ω-6和ω-3脂肪酸的推荐比例为4:1。目前,我国一般人群膳食中ω-3系列脂肪酸摄入严重偏低。核桃油是少数α-亚麻酸含量丰富的植物油之一,而且ω-6和ω-3脂肪酸比例恰好在4:1左右,经常食用核桃油,能有效补充α-亚麻酸,有助于膳食脂肪酸的平衡,促进健康。
 
【抗氧化成分益处多】

核桃油富含天然维生素E。维生素E是体内最主要的抗氧化剂之一,是各种生物膜的“保护神”,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并阻断其引发的链式反应,保护细胞膜上具有生物活性的脂质成分免受过氧化损伤。维生素E还能减少由于光老化带来的皮肤衰老和斑点。

 

核桃油中黄酮类物质含量较高,是核桃油的又一大抗氧化担当,通过对抗代谢产生的自由基,发挥广泛的生理作用,包括保护细胞膜、增强免疫力、抗炎、抗癌等。黄酮类物质还可以降低胆固醇,改善血液循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各类人群都需要】

@中老年人

心脑血管疾病可谓中老年人的“健康杀手”。核桃油中富含的亚油酸和亚麻酸能有效降低血清和肝脏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防止血栓形成,保护心脑血管健康。黄酮类物质和维生素E能清除体内自由基,减轻细胞氧化损伤,延缓衰老,还有增强免疫力和抗癌的作用。

@婴幼儿和儿童

核桃油是众所周知的“健脑小能手”,磷脂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磷脂在体内可以分解出胆碱,而其代谢所生成的乙酰胆碱是重要的神经递质,可以维持大脑的正常神经通路。同时α-亚麻酸可少量转化为DHA,后者是大脑和视网膜的重要组成成分,在大脑中可占脂类的20%,视网膜更高。并且能促进视网膜的发育与健康,维持良好的视觉功能;还有助于提高儿童的智力和学习记忆能力。

@上班族

普通上班族每天都对着电脑思考人生,特别是有些IT人员,脑细胞的劳累程度不容小觑。上班族常吃核桃油,可以营养大脑,提高工作效率。另外,关于年轻上班族猝死的新闻时有报道,应该引起警示。核桃油保护心血管健康的作用对上班族同样重要。对于女性上班族,核桃油中的维生素E和黄酮等抗氧化成分有助延缓肌肤衰老,让你做个美美的OL。

@孕妇和乳母

研究表明,生命早期1000天的营养对孩子一生的健康具有重要影响。胎儿期到婴儿期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孕妇和乳母保持合理的脂肪酸摄入对宝宝大脑发育和认知功能具有促进作用。对于孕妇和乳母自身而言,大脑的营养同样重要,应该经常吃点核桃油。

【怎么吃核桃油最健康】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每天烹调油食用量为25-30克。不同烹调油的脂肪酸构成有所差异,搭配食用才最有利健康。为促进膳食脂肪酸的均衡,有条件的话,每天可以食用10克左右的核桃油。

核桃油可以有很多吃法,可以直接用馒头或面包蘸着吃;用来做凉拌菜也不错,还可以加点在做好的汤、面、馅、炒菜中。

若用来炒菜,最好跟其他植物油搭配使用,但要注意油温不宜过高(不可冒烟),因为核桃油相比其他常见油脂含有更多的α-亚麻酸(18碳三烯酸),要比亚油酸(18碳二烯酸)活泼,油温过高难免造成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降低核桃油的营养价值,甚至产生脂质氧化产物,危害健康。

本文作者:马冠生
本文地址:http://www.wjbb.com/know/1684
原文出处:http://weibo.com/p/2304185d5947690102yfz8 收起阅读 »

马博士谈营养之四七五:健康饮食,奶类不能少

 常见的奶类有牛奶、羊奶和马奶等鲜奶,其中以牛奶的食用量最大。进一步加工可制成各种奶制品,如奶粉、酸奶、炼乳、奶酪等。但是一直以来,我国居民奶类的消费量不高,城乡居民平均每标准人日奶类的摄入量仅仅为24.7克,还达不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量的十分之一。由于...
继续阅读 »

 常见的奶类有牛奶、羊奶和马奶等鲜奶,其中以牛奶的食用量最大。进一步加工可制成各种奶制品,如奶粉、酸奶、炼乳、奶酪等。但是一直以来,我国居民奶类的消费量不高,城乡居民平均每标准人日奶类的摄入量仅仅为24.7克,还达不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量的十分之一。由于奶类的消费量低,所以,我国居民钙的摄入量一直徘徊在400毫克左右,还达不到推荐量的一半,长期下去,会影响我国居民的骨骼健康。

我国居民奶类消费量一直处于较低水平的原因有多种,其中包括奶类的生产、供应,与我国传统饮食结构有关,及对奶类与健康影响的认识。目前,我国已经是奶类生产的大国,其中伊利就位列全球乳业八强,稳居亚洲乳业第一。因此,奶类的生产供应不是问题,更主要的是人们对奶类摄入与健康的意义认识不足,甚至是存在误区。

认识奶类的营养

奶类是一种营养成分丰富、容易被消化吸收的天然食品,主要提供优质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B2和钙。牛奶中蛋白质属于优质蛋白质,含量平均为3%,消化率高达90%以上,其必需氨基酸比例也符合人体需要。脂肪含量约为3%~4%,并以微脂肪球的形式存在,有利于消化吸收。碳水化合物主要为乳糖,有调节胃酸、促进胃肠蠕动和促进消化液分泌的作用,并能促进钙、铁、锌等矿物质的吸收以及助长肠道乳酸杆菌繁殖,抑制腐败菌的生长。牛奶中富含钙、磷、钾,且容易被人体吸收,是膳食中钙的最佳来源。

综合考虑奶类的营养价值及其对健康的意义,《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每天饮奶300克或相当量的奶制品。
 
经常食用奶类有哪些健康的益处?

1、全脂奶及其制品摄入与乳腺癌发病风险无关,但增加摄入低脂奶及其制品可降低乳腺癌发病风险。

2、增加摄入牛奶及其制品可促进成人骨密度增加。

3、酸奶摄入可改善乳糖不耐症,酸奶摄入可改善便秘。每天摄入酸奶能增加排便次数,缓解便秘相关不良症状。

4、酸奶摄入可降低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每天摄入200克酸奶降低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22%。

5、酸奶摄入可改善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

喝牛奶会致癌吗?

尽管喝牛奶会致癌的说法缺乏科学依据,但对我国居民造成很大的影响,起到误导作用。

动物实验中的许多条件与人的饮食方式截然不同,其结论不能直接推演到人的身上。

这个实验将酪蛋白作为实验大鼠唯一的蛋白质来源,在人类日常生活中几乎不存在这样的饮食结构。

动物实验是先用黄曲霉毒素引发癌症,再使用大量酪蛋白促进黄曲霉毒素的致癌作用,并不是酪蛋白直接引发癌症。因此,将此实验结论说成“喝牛奶致癌”是错误的推断。

西方国家居民牛奶摄入量过多的问题而设计的,与我国居民饮食的实际情况有本质的差异。

欧美国家牛奶消费量平均超过每人每年300公斤,而我国居民不到22公斤,相差15倍。

怎样做到每天食用300克奶类?

1、每天一杯奶或两盒酸奶,或者用奶粉冲调,300克应用是较容易达到的。100克牛奶或酸奶中蛋白质的含量和10克奶酪或15克奶粉中蛋白质的含量相同。

2、早餐一杯牛奶250ml或一杯酸奶 100毫升

3、上午或者下午一杯酸奶100ml

4、午餐1杯酸奶

乳糖不耐受的怎么选择奶类?

1、选用低乳糖奶及奶制品,如酸奶、奶酪、低乳糖牛奶等;

2、少量多次饮奶,每次1/3杯,每天分2次~3次饮用;

3、不空腹饮奶,因空腹时牛奶在胃肠道通过的时间短,其中的乳糖不能很好被小肠吸收而较快进入大肠,可加重乳糖不耐受症状;

4、喝牛奶时与谷物一起搭配,可以减少肠鸣、嗳气和不消化的症状。

5、对于牛奶蛋白过敏的人,应避免食用牛奶。

6、超重或肥胖的选用脱脂奶或低脂奶。

食用奶类的注意事项

1、不喝刚挤出来的牛奶、羊奶等;

2、用巴氏消毒法或者超高温瞬时灭菌法(UHT)进行消毒处理后再食用;

3、牛奶消毒最简便的方法是加热煮沸;

4、市售牛奶无需加热,可以直接饮用。如果加热,不要高温长时间煮,以减少营养素的损失。

5、奶类最好冷藏,注意保质期。UHT牛奶可以常温保存,但是开封后应尽快食用,没有食用完的必须冷藏保存。


豆浆和牛奶的营养哪个好?

1、豆浆和牛奶不是同一类食物;

2、豆浆中蛋白质的含量与牛奶差不多,而且容易被于消化吸收;

3、豆浆中饱和脂肪酸、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低于牛奶,也不含胆固醇,适合老年人及心血管患者饮用;

4、豆浆中钙的含量远低于牛奶,锌、硒、维生素A、维生素B2含量也比牛奶低。

5、豆浆、牛奶在营养上各有特点,豆浆和牛奶最好每天都饮用,或者今天喝豆浆,明天喝牛奶。
 
本文作者:马冠生
本文地址:http://www.wjbb.com/know/1683
原文出处:http://weibo.com/p/2304185d5947690102yfy0 收起阅读 »

怀孕生孩子那些事 之 “一孕傻三年”的科学依据

 上一周,微信朋友圈被一篇文章刷了屏,这就是在Nature Neuroscience 上面发表的一篇文章:Pregnancy leads to long-lasting changes in human brain structure(怀孕会导致人类大脑结构的...
继续阅读 »

 上一周,微信朋友圈被一篇文章刷了屏,这就是在Nature Neuroscience 上面发表的一篇文章:Pregnancy leads to long-lasting changes in human brain structure(怀孕会导致人类大脑结构的长期改变)。

这个研究发现,怀孕生孩子以后女性的大脑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大脑灰质区域明显缩小,而且这些变化至少持续2年以上,于是大家纷纷刷屏,一致认为“一孕傻三年”总算找到了很好的科学依据。

大脑灰质区域缩小的意义

本研究最大的发现不是首次报道怀孕生孩子会让大脑灰质的区域明显缩小,而是首次发现这种改变可以持续长达2年以上。

通常情况下,大脑灰质是负责外界信息处理的,与我们的记忆、认知和思考功能相关,许多人在印象中直接把它与“聪明”挂钩。

按照一般的推论,既然怀孕生孩子会造成灰质减少,那就有可能与认知功能减退(也就是变笨)相关。但是,本研究只发现了大脑灰质区域的减少,并没有发现记忆和认知能力的下降,这和以往的一些研究结果有些不一致,因为以前的一些研究发现的确存在“孕傻”的情况。

所以,本研究发现了和“一孕傻三年”可能相关的大脑形态学变化,但是没有发现“一孕傻三年”的结果,所以很多人都是刷屏的“标题党”,没有认真阅读原文。

本研究发现,这种生育带来的灰质减少,会导致母亲对自己孩子的敌对态度降低和亲密程度的增高,以及可以帮助母亲判断哪些外来因素会对自己的孩子带来威胁。因此,这种大脑灰质区域的缩小所带来的是更加积极和正面的意义,是在帮助女性做好母亲的准备。

这个研究的结果不是告诉大家“怀孕会让你失去一部分大脑”,大脑灰质的丢失其实是一个有益处的大脑成熟过程和特殊分化的过程。


当然,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参与研究的样本数量只有25个妇女,而且参加研究的女性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女性。

虽然本研究并没有得出“一孕傻三年”的结论,但是之前的其它一些研究也的确发现存在“一孕傻三年”的情况:爱忘事,精力难以集中等。

“一孕傻三年”的其它原因

“一孕傻三年”不是中国人的独创,在国外也有类似的说法,即所谓的:pregnancy brain或baby brain。

多数的研究发现,在孕期,特别是孕晚期到产后一段时间,妈妈们的短期记忆,语言记忆能力均有所下降,注意力也难集中,在事情的轻重缓急的判断方面会存在一定的问题。

虽然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无论是怀孕期间还是生孩子以后,女性的智商并没有下降。

对于“一孕傻三年”的原因,一直有不同的说法:

1. 心理暗示:既然大家都说“一孕傻三年”,人们往往会接受这种心理暗示,再加上的确会出现记忆力下降和注意力难以集中的情况,说多了就会信,信多了就成了事实。

2. 生理变化的影响:在怀孕的后期和孩子出生以后,妈妈往往会面对很多的问题和挑战,情绪会波动很大,家务事带孩子的事情太多,有压力,可能会出现焦虑或抑郁,睡眠少,睡眠质量差,这都会让你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难以集中。不要说怀孕生孩子带孩子的女人了,就是男人,休息不好的话,记忆力也会出问题的。

less can be more 少可能就是多

大脑灰质区域的减少是件坏事情吗?到真的不一定,有另外一个同样的变化也在提示我们:“少”真的可能就是“多”。

在进入青春期以后,随着性成熟和雌激素水平的上升,女孩子会发生很多行为、认知、社交-情绪、身体和神经系统的变化,在这个时间段,女孩子同样会出现大脑灰质的明显减少。

这种大脑灰质主动的减少其实是一种进化的表现,标志着大脑灰质神经网络系统进一步成熟,调控更加精细化,更有效率,可以执行更多的特殊功能。这种变化对于一个健康的认知、情绪和社交能力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从人类进化的角度来讲,出现“孕傻”爱忘事也许是一件好事情,因为你忘记的往往是一些杂事和小事,这些事多数和养育孩子是无关的,可能是为了让我们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孩子身上。

在这“一孕傻三年”的阶段,你的IQ并没有改变,只是你生活中最优先的事情在改变,可能排在前三位的都是和孩子有关的。

如何对付“孕傻”?

真的没有太好的办法,傻就傻了呗,把精力放在孩子身上也是值得的,理论上讲,孩子2岁以后就会好起来的。

不过还是有些调整的办法的,在孩子出生以后,妈妈最大的挑战就是睡眠少和睡眠质量差。有人做过一项研究,发现在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年,妈妈会少睡至少700个小时,所以要尽量争取能有更多高质量的睡眠,这样就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孕傻”。

本文作者:段涛医生
本文地址:http://www.wjbb.com/know/1682
原文出处:http://apps.weibo.com/5076516542/8s0ZkcjX 收起阅读 »

马博士谈营养之四七四:圣诞美食,先睹为快!

 圣诞节来临,扒一扒圣诞小故事,晒一晒圣诞大美食,确为一件让人心情舒畅的幸事。 【圣诞节起源】 圣诞节源自一个西方宗教的节日,固定为每年的阳历12月25日,前夜(12月24日夜)被称为平安夜,其庆祝的隆重程度不亚于我国的春节。基督教、天主教等把圣诞节当作耶...
继续阅读 »

 圣诞节来临,扒一扒圣诞小故事,晒一晒圣诞大美食,确为一件让人心情舒畅的幸事。

【圣诞节起源】

圣诞节源自一个西方宗教的节日,固定为每年的阳历12月25日,前夜(12月24日夜)被称为平安夜,其庆祝的隆重程度不亚于我国的春节。基督教、天主教等把圣诞节当作耶稣的诞辰来庆祝,故又名“耶诞节”,虽然耶稣诞生日并无记载。从十九世纪,随着圣诞卡的流行、圣诞老人的出现,圣诞节开始渐渐流行起来。至十九世纪中叶,整个欧洲、美洲开始盛行,并衍生出了相应的圣诞文化。随之,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也受其影响,开始过圣诞节,包括日本、韩国、新加坡等。近年来,圣诞节在我国也逐渐流行,每年12月初就会有不少商场、酒店、超市相继挂上了圣诞节的饰品,门口摆上了圣诞树,以此渲染圣诞气氛。

【圣诞美食纵览】

对于西方人来说,平安夜和圣诞节是一个极为庄重的节日。家人团坐,美食伺候,尤其必不可少。下面来悉数一下各国的圣诞美食:

美国——烤火鸡

最为经典的美国圣诞节习俗就是吃火鸡,吃火鸡的习俗开始于1620年。甚至有人认为,餐桌上没有烤火鸡就不算圣诞晚宴。一般美国家庭都喜爱自行烹调火鸡,将大量的蔬果如甘笋、西芹、洋葱、栗子等,塞进十来磅的火鸡肚子里,再在表层抹上多种香料,然后才放入焗炉烤。吃火鸡的讲究:“吃全鸡”。这有点像中国人在年夜上吃鱼,寓意全家人团团圆圆的意思。

英国——百果馅饼(MincePie)

百果馅饼是英国人的大爱,是一种起源于点心烘焙的甜食,极具特色。饼内,馅料丰富,由果干、动物脂肪、肉桂、肉豆蔻、百香果等甜味香料混合而成,外加一点儿白兰地;饼外,外壳松脆,包裹住美味的果肉和果酱,烘烤后香气四溢,让人倍感节日的气氛。

法国——树干形状蛋糕(Buchede Noel)

树干形状蛋糕是法国圣诞美食中的翘楚。长久以来,人们惯于平安夜在壁炉里烧一根大木头,随着壁炉逐渐消失,这一习俗被吃树干蛋糕所取代。其传统做法是以奶油为底,但也有人惯于做成冰激凌,香料包括:香草、杏仁巧克力、草莓等,外加一点圣诞点缀。实际上,所有法语国家的圣诞大宴总是会以吃树干蛋糕结束。

德国——姜饼(Lebkuchen)

姜饼是德国最著名的圣诞美食,也被称为蜂蜜饼(Honigkuchen)或椒味饼(Pfefferkuchen)。姜饼历史悠久,最早可见于古罗马帝国时代,据说由中世纪(约13世纪)的僧侣发明。制作的主要原料包括:蜂蜜、香料、杏仁、水果干等,形状各异,圆饼状较常见。口味上,根据配方与作法的不同,从甜味到带有香辛料气味的辣味姜饼都有。

意大利——潘纳多尼蛋糕(PANETTONE)

潘纳多尼蛋糕是意大利人过圣诞的必选美食,也是米兰(意大利第二大城市)的标志性食品。外观素雅,但里面塞满葡萄干、蜜饯等各类干果,松软可口,香气宜人。时至今日,衍生出很多不同的蛋糕风味,如阿布鲁奇风味,威尼斯风味等。吃的时候有个小讲究:全家人分一个蛋糕吃。这样可以更好的增进家庭感情。

瑞士——芝士火锅(Kaesefondue)

传统瑞士家庭的圣诞大餐包括:芝士火锅、炸肉火锅、中式火锅、烤芝士或者是桌上烤肉,这些菜都是非常典型的瑞士冬菜。其中,芝士火锅久负盛名的瑞士料理了,做法是:将芝士片放到锅子里加热,同时倒入白酒,至芝士片完全融化之后,将小块面包下锅,裹上芝士吃。

墨西哥——玉米面团包馅卷

墨西哥的圣诞季就是吃玉米面团包馅卷的时节。玉米面团包馅卷是一种古老的中美洲美食,由玉米面团包裹其他馅料制成,馅料传统上为猪肉、鸡肉、牛肉、干果等,也有用水果、蔬菜等其他馅的。很早之前,玉米面团包馅卷被用作便携的军粮,后来逐渐演变成一种传统节庆美食。

澳大利亚——海鲜烧烤宴

澳大利亚独有海滩上的圣诞海鲜烧烤盛宴,成为世界圣诞饮食大餐中一道独特的风景。澳大利亚代表的南半球的“仲夏圣诞节”,既有热带风情又融合了欧洲传统圣诞节的经典元素。另外,澳大利亚的热带水果、海鲜、奶酪和葡萄酒,让圣诞美食变得异常丰富。

【营养小贴士】

圣诞节虽不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但喜欢“看热闹,享美食”的国人一定不会放过这个“大开吃戒”的好机会。在此,奉献几条圣诞美食小提示。

1、荤素搭配:高蛋白、高脂肪的“硬菜”想必是圣诞餐桌的主菜。将各类的蔬菜做成沙拉,搭配新鲜水果佐之,不仅可以增进食欲,还能够保持膳食合理、营养均衡。

2、粗细搭配:很多DIY美食家都喜欢自己制作圣诞点心。传统糕点多以精细的米面做成,不妨适当加些粗粮做成点心。美味与健康,一举两得。

3、适量喝酒:“喝”是中国人的餐桌文化之一。但可别忘了,外国人过圣诞节多以红酒点缀为主。我们不能只学人家“吃”,更应该学人家“喝”。
 
本文作者:马冠生
本文地址:http://www.wjbb.com/know/1681
原文出处:http://weibo.com/p/2304185d5947690102yfrr 收起阅读 »

马博士谈营养之四七三:平安夜,吃苹果:削皮,还是不削皮?

 苹果,既是水果界的大户人家,也是大家眼前的熟客,“花边故事”自然也不少:当年亚当夏娃吃了苹果,知道了人事;牛顿被苹果砸中悟出了牛顿定律;近年来,她更是与乔布斯结缘……平安夜降至,苹果家族再次华丽登场,被大家尊称“平安果”。小小的西方节日被中国人民一掺和,“吃...
继续阅读 »

 苹果,既是水果界的大户人家,也是大家眼前的熟客,“花边故事”自然也不少:当年亚当夏娃吃了苹果,知道了人事;牛顿被苹果砸中悟出了牛顿定律;近年来,她更是与乔布斯结缘……平安夜降至,苹果家族再次华丽登场,被大家尊称“平安果”。小小的西方节日被中国人民一掺和,“吃平安果保平安”也瞬间变成一种时尚。下面我们就说说苹果那点儿的事。

苹果家族庞大,常见的品种有,红富士、红香蕉、青香蕉、黄金帅、国光,等等,口味虽各有千秋,但其营养特点却大体一致,每100克苹果中含碳水化合物13.5克,不溶性纤维1.2克,总维生素E2.12毫克,钾119毫克,铁0.6毫克。果实中富含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果酸等成分,不仅能够满足人体的营养素需求,还具有一定润肠通便的功效。常吃苹果,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有益心血管的健康,预防各类慢性病的发生。苹果虽好,但吃的时候还是有点小纠结。

【纠结一:削皮,不削皮,是个问题?】

主张带皮吃的认为,苹果皮富含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削皮等于丢掉了营养。从营养成分来说,果皮中的膳食纤维、酚类,黄酮类物质等,确实对人体健康有益,削皮吃会丢掉一些营养素。削皮吃的认为,苹果皮上有果蜡,吃皮吃会增加食品安全危害。那么,果蜡到底什么?介绍3个概念:自身果蜡、人工使用蜡和工业蜡。

自身果蜡:是植物生长过程中,表皮自身分泌的一种天然果蜡,用以阻断外界微生物、农药等入侵果肉。

人工食用蜡:国家《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明文规定,部分食用蜡可限量用于水果的表面防腐处理,如巴西棕榈蜡等。

工业蜡:其中可能含有铅、汞等重金属,不法商贩为了牟利而使用。

大多数苹果皮是可以吃的,毕竟土生土长的廉价的苹果再喷上蜡也是成本。如果不知道如何判别,就别纠结啦,直接削皮吃。


【纠结二:苹果能喝?】

吃苹果虽好,但是对于许多每天“走路带风”的上班族来说,洗个苹果一口口啃完,似乎也是一种奢侈。于是,有商家宣称,喝水果,也就是用喝果汁代替吃水果。目前,各种果汁产品充斥市场,这些所谓“果汁”中,有的是果汁原浆勾兑;有的只是果汁味道的水,压根儿就没有水果成分。综合来看,果汁的“短板”有三:

加工果汁时会去除水果中大部分膳食纤维,而且一部分维生素也会在榨汁过程中损失,营养打折不合算。

有的貌似“果汁”的饮品实际是果味饮料,其中的“水果味”多是由各种香料勾兑而成,营养成分无从谈起。

有的果汁在加工过程中会添加糖,这样无形中增加了消费者添加糖的摄入量。添加糖摄入过多,将增加患龋齿、超重的风险。

就个苹果皮说了半天,削皮不削皮,其实不是个问题!

 
本文作者:马冠生
本文地址:http://www.wjbb.com/know/1680
原文出处:http://weibo.com/p/2304185d5947690102yfn0 收起阅读 »